面对后疫情时代科技金融实力较量趋于白热化,网点瘦身升级,员工转型离柜将是大势所趋,新的经营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对处于中小金融机构还未改制的农信社而言,其机制、理念、人员、科技、管理原本就较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逊色,因而加速推进农商银行改制更为紧迫。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高温限电等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有所加大。截至2022年10月末,四川盐亭县农信联社贷款收息率5.58%,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0.31个百分点,在业务规模保持增长的同时,利润水平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
竞争加剧影响了市场份额。今年4月上旬,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结合业务特长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拓展首贷户、填补市场空白、下放分支机构权限、提升存贷比。明确的路径,清晰的要求,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都让大中型银行在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时既有压力,更有冲力;既会争夺农商银行手中的优质客户,也会下沉服务,将触角伸展到乡村更偏远的角落。我们曾经担心大中型银行下沉服务时会“掐尖”,现在可能更需要考虑其如何“挖根”。
从市场形势来看,农行步步紧逼,以发行“惠农卡”、发放“惠农e贷”等手段在农村市场“攻城掠地”;邮政银行主打支农牌,通过开展“坝坝会”等形式收集客户信息,全方位向农信社的传统阵地渗透;农发行加快业务转型,加速对涉农企业的争抢;绵商行占据政策优势,村镇银行抢滩设点,千方百计抢占市场份额;工行、建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触角已经延伸至乡镇,纷纷抢抓社保卡、惠农补贴代理等业务。盐亭县基础客户和市场资源始终有限,农信社在农村市场和城区市场发展又欠均衡,再加之农民投资理财意识逐步加强,农信社的产品和服务相对比较单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导致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与县内同业相比,截至2022年10月末,存款增量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9.5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市场份额同比下降6.38个百分点,贷款增速低于全县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存贷比(剔除贴现)较年初下降2.64个百分点。
结构不优影响了发展后劲。在存款结构方面,股份制银行低息存款占比一般是4∶6格局,而农信社低息存款占比大都与股份制银行相反,农村地区甚至达3∶7,推涨了农信社的资金成本,最终转嫁为客户的融资成本,在全面放开、完全竞争的金融环境下,不利于争抢资源、培植市场。在收入结构方面,农信社近7成的收入来自贷款利息,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收窄会非常明显,倚重利息的盈利模式势必受到冲击,“一条腿”走路劣势明显。在业务结构方面,金融产品单一是四川省农信社一个共性问题,业务范围仍然局限于“存、贷、汇”,存款类产品框定在定期、活期等少数品种上,贷款类产品在结构设计、客户准入、抵押物范畴与其他银行趋同,产品优势不突出。另外,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代发工资、代收税款、代理保险及代发财政直补等低效益业务,而理财产品出售、代理证券业务、信用卡、代保管等高效益业务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电子银行替代率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盈利模式和收入渠道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机构设置方面,盐亭县农信联社54个营业网点,其中城区6个、乡镇48个,无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网均存贷款、人均存贷款均排名全省倒数。伴随着撤乡并镇和村级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信机构冗杂的网点设置不仅是高质效经营的绊脚石,更是无法适应当前市场需要。
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价值创造。尽管这些年农信社的机制逐步向市场靠拢,发展追逐质量与效益协调统一,但从网点、人员、规模、业务量来看,总值排名靠前,均值却不理想,反映了经营机制的活力不足,管理机制仍然是农信社的一个短板,影响了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从一定层面来讲,做金融就是做服务,服务质量的优劣和服务内容的公众吸引力直接决定其市场占有水平。但就从当前农信社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言,离客户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服务方式和内容还停留在多年前向其他商业银行“取经”得来的水平,缺少农信自身特色,处于“我有人有、人有我无”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部分员工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卖方市场”思想严重,服务态度差,业务办理速度慢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营粗放的现状,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在支农支小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适应市场化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盐亭县农信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