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11/pc202511254b6d55e021324b1390170bdcda9cf482.jpg
近年来,中央对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湖北省农信联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迅速谋划并出台了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11/25/040851.html

金融赋能鸭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以宜城农商银行为例

2025/11/25 作者 王小菲

近年来,中央对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湖北省农信联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迅速谋划并出台了《全省农商银行服务支点建设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加大在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襄阳市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出以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湖北宜城农商银行紧跟上级战略部署,系统跟进、主动作为,通过开展“鸭产业链”服务创新举措,成功将鸭产业链金融服务塑造为观察襄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及中部地区支点建设情况的重要窗口,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效。该举措为金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基于此,本文深入探寻宜城农商银行金融赋能鸭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战略背景:坚守定位与回归本源

(一)从“要求”到“使命”的必然选择。宜城市委、市政府将鸭产业列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提出“建设湖北鸭产业第一镇”目标,并出台包括延长土地承包、项目补助等12项配套政策,致力于加快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宜城农商银行主动融入政策,迅速谋划出台鸭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对接地方党政领导,全面走访上中下游经营主体,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实现“政策+金融”的乘数效应。

(二)从“痛点”到“机遇”的精准把握。2018年以来,宜城全市养鸭户由800户壮大至2000户,年存栏量由150万只突破至500万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但各环节金融痛点也日益凸显:养殖户怕价格波动、怕贷款难;加工企业担忧应收账款回笼慢;销售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宜城农商银行视“痛点”为“机遇”,将“单点风险”转化为“链条信用”,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出台了“龙头企业保护收购+保险防风险+‘信用贷’”组合方案,推出“应收账款质押贷”,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并匹配“扫码流量贷”“惠商贷”,支持销售端拓宽渠道。

(三)从“单户放贷”到“生态共建”的必由之路。宜城农商银行过去对养殖户采取“一户一贷”模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信息不对称,难以核实养殖规模和真实需求;二是风险难把控,遇到发生疫情或价格波动,易形成不良;三是客户黏性低,贷户容易因利率等信贷政策差异流向他行。宜城农商银行通过比对2022年养殖贷款数据,推行产业链金融后,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实现了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效率有效提升和不良率大幅降低,充分说明“整链授信”模式具备批量获客降低成本、闭环管理控制风险、生态绑定提升黏性等独特优势。

实践路径:创新举措与精准服务

(一)精准洞悉“画像”。宜城农商银行通过全链条深度调研,绘制完成《宜城鸭产业链全景图谱》,梳理上中下游核心主体分布、融资需求特征及风险节点:其中,上游基础户涵盖10家鸭苗繁殖、饲料加工、兽药防疫企业,核心需求为短期流动资金周转,周期小于12个月;中游养殖户包括规模养殖户221户、散户1800余户,核心需求为生产性投入,周期不超过15个月;下游深加工企业含17家屠宰、蛋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企业,核心需求聚焦于产能升级、冷链投入、市场拓展,周期小于36个月。

(二)破解“三方困局”。一是直击痛点,打消养鸭户顾虑。宜城农商银行组织签订农商银行、龙头企业、养鸭户三方协议,约定责任义务,龙头企业提供最低保护价收购和技术指导;农商银行降低利率,让利购买保险,对冲疫情风险;同时,引入担保公司,寻求政府补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二是破解难点,控好信贷风险。贷款额度按养殖全周期成本70%确定,期限不超过15个月,约定前6个月按月付息、第7个月等额本息还款;同时,资金三方共管,农商银行代收代缴,专款专用,闭环运行。三是打通堵点,保障龙头企业收益。经营环节限定选用链条内优质主体及企业产品,确保品质可控;龙头企业提供产业链名单,参与三方评议及风控方案制定。

(三)夯实服务保障。一是打造专营支行。选派熟悉产业、客户及业务的客户经理,随贷款规模动态增配;实行AB角包保,单列绩效,落实存量维护、增量归属管理。二是推出专项产品。用好“楚鸭贷”“好企贷”“信用价值贷”“创业担保贷”“农担贷”等特色产品,并实行利率差异化、期限管理适配化、授信金额标准化、还款方式灵活化管理,提升服务质效。三是单列专项计划。明确三年发展规划:2027年底实现养殖农户建档全覆盖;开户结算、信贷服务、授信覆盖面分别达100%、90%、70%;优质核心企业授信比例不低于70%,客户净增1000户,存贷款净增3亿元以上。四是开展专业风控。联合省农担公司、保险及监管公司分散信贷风险,并按月收集养殖户数据,开展交叉验证,将专项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5%以内,逾期率控制在 1% 以内。

巩固提升:步履不停与耕耘不辍

(一)深耕产业链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宜城市43211产业体系,宜城农商银行紧密跟进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突出“‘政银’合作+省农担+小微客户”创业金融服务模式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领军人”产业上下游服务模式,积极发展首贷客户、潜在客户,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效能。

(二)深挖产业链客户,提升同业竞争力。该行创新“楚菌贷”“瓜果贷”等定向贷款产品,配套链式授信、支付结算、产销物流对接等服务方案,单列菌菇、黄花梨、西瓜、油料、红薯、药材等主导产业支持计划,打造产业链支行“一镇一业”示范,夯实客户基础。

(三)深耕产业链阵地,夯实发展承载力。该行要求每家产业链支行要培养1名产业专家,配备2名专职客户经理,推出1款专属信贷产品,实行绩效、奖励两项计酬,并提供技术培训、市场对接两项增值服务。到2027年底,该行特色网点占比将超过30%,形成“一镇一特色、一网点一品牌”的格局。

(四)深化产业链服务,增强多维驱动力。该行开展常态化督办引导,组织“产业金融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授课,并选派客户经理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该行组织员工进村入户开展推介宣讲,扩大社会影响。此外,该行保持典型引路,注重验收评比、标杆复制,把“人熟地熟情况熟”贯彻到底,让客户真正信任、真正依赖。

(作者单位:湖北宜城农商银行)

上一条:如何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 ——以江南农商银行为例
下一条: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