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在“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将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要审时度势,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不断补齐发展短板,以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引领,以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做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在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频共振,书写新时代农村金融改革的示范答卷。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会强调,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农商银行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自身改革、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定位和各项金融服务宗旨,做好新时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主力军;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经营发展的永恒主题,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管控,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合规经营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商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强化管理水平等措施,将金融资源优先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倾斜,有效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问题。一是农商银行要扎实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工作。选派优秀工作人员驻镇包村,深入群众中去,在营销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宣讲金融惠民惠企政策措施;同时,在选拔“农村金融服务专员”过程中,要重点选拔一批吃苦耐劳、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有为之士,切实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利民、惠民、便民的服务效能,提升农商银行社会满意度和信赖度。二是要持续下沉服务重心,不断加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力度。要充分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在稳固现有营业网点和完善网点服务功能的同时,在行政村、居民社区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网络,通过布放POS机、小额现金循环机等便民服务终端,合理配置金融服务协理员,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使客户“足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转变经营理念,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在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水平等方面,同其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要认清实际差距,积极主动求变,实现差异化发展。一是农商银行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种类,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金融机构和服务品牌。要在金融产品营销拓展、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同业机构的有益经验,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产品创新方面建立完善、独具特色的运行机制,研发出符合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以及能够向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二是健全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完善全面支撑科技金融发展的资源配套。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自身经营实际,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相协调,完善科技金融部门职责,优化业务流程,配齐人、财、物等资源,壮大科技金融服务队伍,为全面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生态提供高素质人才和组织保障;同时,构建高效、敏捷的数字化架构体系,强化依规用数、科学用数意识,创新产品研发模式,积极主动对标上级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找准突破口,切实把“农”字文章做实、做透、做细,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业务转型之路。
健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
《建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特别是在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农商银行要科学、合理制定养老金融发展规划,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服务,为构建便捷、舒适、有尊严的老年生活提供“农商银行服务标准”。一是农商银行要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增加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农商银行要根据城乡老年客户群体不同的实际需求,研发设计收益稳定、低风险偏好、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增强养老金融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增设因重大疾病或突发事件等原因提前赎回资金的条款保障,凸显养老金融产品养老性和稳定性的金融属性。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人金融知识宣讲活动。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对资金风险的承受能力也较低,农商银行要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高频金融服务事项,在投资期限设置、流动性支持、风险防控、投资收益、条款解释说明等方面,制作视频宣传短片和宣传折页,采用老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精准化宣讲活动,切实提高宣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持续做好普惠金融宣传,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农商银行要建立推进更广阔、更普惠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客户的金融知识普及与宣传,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一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发展理念,并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同时,在营业网点设立金融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员工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农商银行要定期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对金融消费者投诉多发、风险较高的业务岗位,适当提高培训频次。通过采取多种举措,使员工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得到不断强化,金融知识宣教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二是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要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和获得感;要通过加强内部员工培训的方式,安排专人向客户解读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金融业务知识等相关内容,践行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学到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服务宗旨。同时,农商银行要利用各种资源、全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有效提高客户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单位:河北迁安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