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9/pc20250930b6107cbd04254164b47b07314059f20f.jpg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在时光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半生时光践行“金融为民”的誓言,用点滴善举书写人间大爱,他就是 87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9/30/039973.html

老农金人许传标: 以利他之心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2025/9/30 作者 俞盈盈 卢丹峰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在时光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半生时光践行“金融为民”的誓言,用点滴善举书写人间大爱,他就是 87 岁的老农金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原萧山农商银行员工许传标。

1975 年,38 岁的许传标在萧山党湾信用社党旗下庄严宣誓,从此与党同行 50 载,将誓言融入日常,以利他之心践行“金融为民”使命。高小毕业后,许传标担任大队会计,25岁正式进入信用社工作,先后在两家信用社储蓄员、信贷员、主任等岗位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田间地头,是他挥洒青春的地方,每一次走村入户、每一笔乡村贷款,都承载着他对乡村的深情。1988 年,他获“杭州市金融系统先进个人”荣誉,并多次获区级和单位表彰。1998年退休后,他仍义务协助信用社整理档案。

老伴先走后,不愿打扰子女的许传标,依旧简朴如初,在村里租了一间平房居住,每月租金不过500元。屋里的家具虽然简单,却收拾得整洁干净。在许传标的床头柜里,整齐地保存着一叠有些发黄的纸张:学校的收据、镇政府的手写收条、萧山农商银行的现金缴款单……这些“凭证”是他几十年财务和金融工作中凡事留痕的习惯,更是他善意的见证。

在这几张“凭证”中,两张“萧山市中小学统一收据”记录了他最初的资助——1998年9月1日,白底绿字的票据上,圆珠笔清楚地写着受助学生的信息:益农镇小二年级3班的倪某。

当时,益农镇小学的校长对许传标说:“倪某家中只有爷爷和姐姐,生活很拮据。”新学期伊始,许传标替倪某缴了学杂费115元、代管费150元。这笔占他当时月工资八分之一的款项,给予了孩子尊严与希望。此后,他通过“结对子”形式,先后资助了3 名中小学生,还资助过几名大学生。随着国家助学政策的完善,他将目光转向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

零散的收据和证书,把这位退休老人近30年间的善行串联了起来——2002年,捐出500元爱心款;2013年,以妻子的名义向党湾镇捐赠4000元;2022年,又为泸定地震灾区和慈善日活动分别捐出款项……

数百元、几千元,虽只是点滴,却饱含着他的朴实心意。“我妻子病重时,国家(医保)负担了10多万元的医药费,所以我要回报社会。”许传标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并不富有的许传标,过着当下时髦的“极简”生活,吃穿用度朴素节俭,就连夏天电扇也是选择性地开。捐赠的款项,都是他省下来的退休金。如今,87岁的许传标记忆虽不若往日清晰,但收据、清单与证书留下了“记录”:从1998年的百元学杂费资助,到近年的万元捐赠;从一名小学生的名字,到一张张慰问清单;从为困难家庭伸手,到为企业发展撑腰……是他富有的精神生活。他常说:“按照党员标准,我做得还不够。”这位老农金,用一生诠释着善良与担当,成为农商银行人身边最温暖的榜样。

上一条:遵义农商银行新民支行 真情兑换残损币 暖心服务解民忧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