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9/pc202509097b0d2f8c8ec944c6b206eac50022560c.jpg
农区网点作为农商银行扎根“三农”的毛细血管,既是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先一公里”。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9/09/039652.html

农商银行如何将农区网点打造为“三农”领域前沿支点 ——以公安农商银行为例

2025/9/9 作者 严建国

农区网点作为农商银行扎根“三农”的毛细血管,既是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的当下,农区市场早已超越传统地理概念,演变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试验场。湖北公安农商银行深刻把握省委关于支点建设的“四点定位”理论精髓,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农区网点转型难题,探索出一条县域金融机构以网点转型撬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同类机构破解“离农脱小”悖论提供了鲜活范式。

抓主责破题

打造金融强农永续支撑点

正价值理念。该行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心得交流等形式,引导全行深刻认识“农区网点是农商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离开农区就失去根脉”的核心要义。同时,该行通过走访调研形成了《农区金融服务现状与改进报告》,为理念重塑提供了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涉农业务考核权重,倒逼全员从思想到行动全面回归。

抓产业主链。针对当地虾稻产业,该行闸口支行推出“虾农贷”“养殖贷”“冷链贷”“销售贷”等产品组合;针对水产养殖,毛家港支行设计了灵活还款方式的“渔农贷”,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县推广。

建特色模型。针对当前农村市场渗透不足、异地客户占比较高、本地扎根不深、信贷风险向非农领域集中等问题,该行出台了“特色支行创建方案”,明确“四条准线”、量化“五个标准”,通过创建特色示范引领支行,推动农区网点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抓主业破局

构建支农效能核心撬动点

聚焦“最强一公里”,打造产业金融生态圈。该行聚焦区域内产业基础好、位于价值链核心、发展动能强劲的优质稻米、生猪、蔬菜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与县域十大部门组建“金融强农战略联盟”,通过数据共享与模型共建,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客户“画像”,并精心遴选“有产业基础、有科技含量、有订单支撑、有抗险能力”的“四有”核心群体(如种业基地、合作社、新农人等),提供“一链一策”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将信贷资源精准配置到产业发展的“主动脉”和“核心节点”,实现“投放一笔贷款、培育一个产业、繁荣一片乡村”的乘数效应。

聚力“最远一公里”,开启精准滴灌“新棋式”。该行依托移动PAD、大数据风控,瞄准物理距离和客群心理距离最远的“金融薄弱区”,以科技手段打通金融服务的“末梢循环”,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电商等长尾客群“轻资产、缺抵押”的痛点,该行强化“软信息”的硬转化,通过分析流水、订单、物流、口碑等替代性数据,实现“无感授信、有感触发、按需用信”,高效触达农村市场最深处、最远端客群,实现风险可控的规模化服务,确保了金融“活水”既能灌溉“高产田”,也能滋养“撂荒地”。

聚能“最近一公里”,畅通三产融合“金链条”。今年6月,该行与县供销社联合推出“供销链式贷”,向县供销社全资供销公司及16个乡镇子公司授信2.6亿元。该链条串联代理商、优质农资厂商、新农户、农机户、物流、电商等6万多户客群。该行“供销链式贷”的推出,整合了育种、种植、收购、加工、服务等环节,打破了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壁垒,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增强了乡村产业活力。

聚集“最初一公里”,锻造基业长青“硬支点”。该行建立创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估与迭代机制,通过提升风控的韧度,构筑业务发展的“永久护城河”。对市场验证有效的产品,该行配套“专项规模、FTP补贴、风险容忍度、智能贷后”等四大保障包,确保“放得准、用得活、管得好、有长效”。同时,该行强化“人”这一最核心也最易波动的要素,通过持续赋能培训、重塑考核激励、弘扬“铁账本”精神,打造一支既懂农业、爱农村,又精通现代金融与风控技术的“硬核”客户经理队伍,确保发展基业长青。

抓主线破冰

抢占活客获客市场制高点

公安农商银行打造“五图协同”工作体系,全方位抢占市场制高点。

谱好“主业发展导航图”。该行结合各个网点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客户情况,明确每个网点客群重点、特色赛道,形成“一域一策、一点一特色”的发展图谱,使资源从“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滴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将优势业务做深做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竞争特色,解决了“战略模糊、资源投放不精准”的问题。

谱好“客群热力波动图”。该行依托动态数据监测与网格化摸排,构建“沉睡客群—潜力客群—活跃客群”三级热力图谱,实时追踪客群需求与行为变化;对“沉睡客群”推行“首问负责+定向唤醒”,对潜力客群实施“需求预判+场景嵌入”,对活跃客群强化“增值服务+生态绑定”,变“被动等客”为“主动拓客”,弥补反应迟钝、竞争力不足的漏洞。

谱好“资产质量矩阵图”。该行把涉农和非农业务的风险分开监测,用红、橙、黄、绿四色标识资产质量,对红色的高风险客户暂停业务、专门清收;对橙色的中高风险专人跟进整改;对黄色的预警客户持续关注、及时调整策略;对绿色的安全客群实行常态监测、合规督导”,扭转风险意识薄弱、管控粗放的局面。

谱好“客户关系深耕图”。该行构建“骨干客户—成长客户—基础客户”三维分层模型,分别提供“定制化金融方案+资源对接”“阶梯式信贷支持+经营指导”“标准化便民服务+需求培育”服务方式,形成“金融+非金融”融合的服务包,突破“服务同质化、价值挖掘不足”的瓶颈。

谱好“标杆经验传导图”。该行汇集各网点“导航图画得准、热力图用得好、矩阵图控得严、深耕图做得细”的好例子,通过组织员工现场看样板、实战培训、结对互学,让好经验能落地,形成“发现好做法—总结规律—全域推广—优化升级”的循环,让局部智慧转化为全行共享的实际能力。

抓主力破壁

打通转型发展关键突破点

战略领路强定力。公安农商银行出台《农区网点“固阵地、补短板”实施方案》,明确2030年“特色支行全覆盖、贷款规模和客户翻番、涉农占比超80%、简易核算全部盈利”的核心目标,并建立“行党委班子包片、部门负责人包点、网点主任包户”的三级责任体系,达到目标到岗、落实到人、过程追溯、结果可评,脚踏实地将战略“规划图”转化为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铁脚板”踏宽普惠路。该行发扬“铁脚板”精神,推动员工走出网点、走进田间,用脚步丈量农区、用真心服务客户,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同时,细化“金融村官”“金融链长”效能考核办法,建立“走访—反馈—解决”的民情响应机制,让“服务好、办事快”成为网点的“金字招牌”。

精品补路破梗阻。依托人行和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对接清单”,该行创新推广“商业价值贷”和“知识价值信用贷”等4款特色产品;同时,在产品调研、开发过程中,强化可行性分析的精度管理,强化风险韧度,切实做到“出炉即精品”。

(作者系湖北公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商业银行的“立”与“破”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