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9/pc20250909fd9dd8e80a4e4ad4aee3120318881a18.jpg
清晨八点,湖南新邵县乡间小路上,湖南新邵农商银行清收专班的老党员杨师傅和罗师傅背着半旧的帆布包,开启了催收工作。杨师傅的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9/09/039621.html

新邵农商银行 不良贷款的“催收密码”

2025/9/9 作者 韩潇 唐志辉

清晨八点,湖南新邵县乡间小路上,湖南新邵农商银行清收专班的老党员杨师傅和罗师傅背着半旧的帆布包,开启了催收工作。杨师傅的帆布包里,除了催收文书,还有一本“党员学习笔记”工作手册,里面工整记录着客户基本情况、借款日期、沟通记录和解决方案。这是他每年成功回收30余万元不良贷款的“密码”。

老杨认为,大数据有局限,要深入农户了解实情。去年冬天,为收一笔3万元不良贷款,他连续一周到借款人家。第一次吃闭门羹,他隔门讲政策;第二次和借款人妻子拉家常;第三次得知对方因病致贫,他迅速反馈并定制“分期还款”方案。如今,该借款人不仅按时还款,还成了农商银行“政策宣传员”。

在老杨的带动下,新邵农商银行长冲铺支行成立了“背包催收小组”。他向三名小组成员传授“三勤工作法”:脚勤,每月下沉10户;嘴勤,讲政策、化解心结;手勤,及时记录更新。即将退休的他,还整理出《催收手册》留给年轻人。如今,老杨依旧挎着帆布包穿梭在乡间,笔记本封面那句“背着责任走,带着真诚去,让每一笔贷款都有温度”始终未变。

上一条:绵阳农商银行魏城支行 成功拦截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