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古田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立足县域“3+N”特色产业,紧密围绕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实施擦亮特色品牌、探索特色创新、打造特色服务“三大工程”,走好特色普惠服务创新之路。
多社融合 擦亮特色品牌
在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理念引领下,古田县农信联社持续推动“多社融合”品牌升级,通过初创“133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首创“五彩田源”党建融合品牌、升级“古田农信333”服务模式,实现“多社融合”从村级试点起步,逐步升级为县委、县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合发文的战略性工程,也实现互融共荣。
该联社始终坚持扎根本土市场,将整村授信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推进,先后经历1.0拓广度、2.0优模式、3.0挖深度、4.0“数字+”模式,通过将“结果为导向”转变为“过程稳客+结果拓客”,通过“1234服务机制”(即一夜访、两个村、三会议、四个一),结合关键人“背靠背”评议,形成数字化客户“画像”、村庄“画像”,实现建档信息数字化。目前,古田县农信联社授信覆盖面达42.32%。同时,升级整村授信系统,优化授信额度模型,结合公费电话、企业微信等工具,通过普惠大走访对“白名单”客户进行全面建联,将线下客户服务线上化。
深耕产业 打造特色服务
古田县农信联社围绕“田源”文化,组建“田源”服务先锋队,有序推进“田源驻村、田源授信、田源课堂、田源服务”四大田源工程。同时,该联社依托“党建+村级”双基联动,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推广“金融助理”驻村工程、聘任乡村振兴农信指导员、示范乡村振兴带头人、“小巷管家”,实现行政村“金融助理”驻点全覆盖,并探索构建村财数字场景,行政村收款码覆盖面达99.29%、村务卡覆盖面达99.29%。
该联社通过“民富中心+农信社+合作社+农户”对接模式,实现客户端与银行端的“两端”受益,为后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试点打造良好生态;通过民富中心,共发放贷款3330笔、共计7.22亿元,助力孵化了30家合作社。同时,该联社依托福建省农信联社福农综合平台、宁德生产要素流转平台,以菇房、果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非标准农村要素为有效增信资产,创新“福菌类”“福果类”“福曲类”要素产品,推广“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审核推荐+农信贷款+生产要素托管”模式,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截至6月末,该联社累计发放生产要素类贷款25.17亿元。
该联社紧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契机,奋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办银行”,升级“关键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公司型成熟专业合作社”四大类信用评定标准,使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成长周期相匹配。
聚焦转型 探索特色创新
该联社通过整合报表系统、开发整村授信“白名单”管理系统等,实现信息科技能力向服务型、支撑型转变,并对数字人才进行全面盘点,组建起“1个数据分析师+2个数字应用分析专员”的N个实战型数据应用团队。在福建省联社搭建的大系统平台上,该联社创新打造“田源快贷”系统,推动征信报告解析、档案无纸化等落地实施,实现线上信贷流程闭环管理。目前,线上“田源快贷”申请9420笔,成功发放贷款3954笔,金额7.93亿元。
该联社搭建“智能营销管理系统”,将辅助系统、智能外呼等数字工具进行整合,实现多元化、自动化、批量化营销;基于“产品宣传、银行趣事儿、农信风采、金融小知识”四大模块,通过抖音和视频号开展短视频、直播等宣传工作,将公域流量引入获客流量池,以轻操作、弱打扰、低成本的形式实现客户开源。
该联社与县人社局共同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工程,接入古田县信用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诚信“芝麻分”数据,探索打造以社保卡为载体的诚信数字体系,推广“福保快贷”等产品,让诚信建设成果惠及群众。目前,古田县农信联社存量社保卡达39.32万张,“福保快贷”授信户数近1.1万户、授信金额近9亿元;与县行管委共同打造“菌菇之链”政务主题福农驿站,将“田源进件码”嵌入“甜易办”线上办事渠道,推动政务金融服务“智能办”。在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打造“15分钟商业圈”基础上,做好“星级文明商户”评定与“商户快贷”推广,助力经营主体从“生意瓶颈”到“夜市如昼”。目前,古田县扫码收单存量商户达1.04万户,基本实现沿街商户全覆盖。
此外,该联社全程参与县委、县政府打造食用菌“数字大脑”项目,成为唯一合作的金融机构,助力搭建起“产业大数据中心+溯源、助产、助销、供应链金融”的四大平台,并依托交易数据沉淀创新“福菇数经贷”,推动链上主体实现“生产数据变信用资产”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该联社基于“数字大脑”累计发放“福菇数经贷”6331笔、金额5.37亿元,并实现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