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脉深处,乌江之畔的彭水苗乡大地上,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正以独特的“共富密码”破解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该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朱华,这位从浙江沿海走来的金融专家,带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正在用心用情地浇筑起一座连接城乡的“金融桥梁”。
在朱华的带领和该行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5年2月末,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服务县域客户10万余户,农户与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始终保持在90%以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共富之路”。
党建铸魂:红色引擎驱动共富航程
“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朱华的笔记本扉页上,这句话历经岁月仍清晰如初。2012年,为响应国家“中西部联动”战略号召,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朱华自2020年9月出任该行董事长,2023年1月任党支部书记。
自任职以来,朱华便着手构建“红色金融”体系,以实现党组织垂直管理。通过建立“双线交叉网格”机制,他顺利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在此基础上,他着力推动复制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五大民牌”建设,打造政治引领“民”牌、业务发展“民”牌等特色品牌,形成“党建+金融”融合发展模式。
在朱华的带领下,该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切实发挥出“让党员成为业务骨干、让业务骨干成为党员”的积极作用,党支部前置董事会决策研究机制确保了发展方向的正确。通过建立“党建示范点”“金融服务港湾”“普惠金融到村基地”等平台,该行切实将党组织活动延伸至田间地头。这种扎根苗乡的党建实践,为“共富工坊”注入了红色基因,使金融服务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深耕主业:创新构建共富生态
面对彭水“一主两辅”产业链,朱华带领团队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该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以“红金渝”三网融合为载体,以“红百合”攻坚为目标,联合地方政府打造“银政企农”四方共建平台,推出“乡村振兴系列贷”“绿色金融系列贷”“e企贷”等10余款特色贷款产品。通过建立客户经理驻村联系制度,该行在全县多个行政村挂牌“金融服务站”,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在“红百合”金融宣传志愿者服务队、“红百合”驻村金融顾问团、“红百合”乡村振兴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该行青年员工走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自然村,年均开展金融知识宣讲200余场,帮助农户制订“一户一策”共富方案。该行独创的“农产品展柜”不仅打通了销售渠道,更架起了城乡产销的桥梁。这种“党建+金融”模式的深耕细作,正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机制创新:打造人才共富洼地
“银行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朱华的人才观在薪酬分配、职业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该行建立“能者上、平者让”的用人机制,选拔70%的信贷业务条线人员深入基层,实施乡村工作“8小时+N小时”弹性工作制;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等方式,全面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在朱华的推动下,该行在内部建立了“技能比武”“创新金点子”等培养平台,累计培养复合型人才近40名。此外,该行独具特色的“五个下沉”机制——机构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产品下沉、技术下沉,让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这种“人才+机制”的双轮驱动,为普惠金融“共富工坊”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扎实推进。
荣誉见证:书写新时代金融答卷
从“重庆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到“全国村镇银行100强”,再到“全国村镇银行十佳强农模式”“‘金融强农’高质量发展十佳典型案例”……50余项荣誉背后,是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对初心的坚守。该行“善小而精,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正是其十三年如一日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动注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该行着力加快数字化转型,移动机具PAD使用率达92%。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朱华正带领团队擘画“第二个五年规划”蓝图。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这家扎根苗乡的村镇银行,正以创新之姿续写着农村金融的新篇章,为谱写共同富裕的时代篇章贡献着金融力量。
暮春时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阿依河畔的桃花灼灼其华。望着蜿蜒山路上行驶的“金融服务流动车”,相信在这位“新金融”践行者的蓝图中,普惠金融的春风必将吹拂每一寸渴望发展的土地,普惠金融“共富工坊”的种子已在武陵山区生根发芽,未来必将绽放出乡村振兴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