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北大地的经济版图上,大同农商银行犹如一棵扎根沃土的参天大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以助力乡村振兴为脉、以践行“金融为民”为本,为这座历史名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而引领这棵大树茁壮成长的“领航者”,正是大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芝宝。从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到掌舵地方金融主力的高管,他始终以“金融报国”的信念躬身耕耘,在党建引领、改革转型、风险防控等领域书写着新时代金融人的使命答卷。
铸魂强基: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航向
“金融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商银行必须姓党、为党、听党指挥。”在陈芝宝看来,党的领导是金融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筑牢思想之基,锻造忠诚铁军。上任伊始,陈芝宝便将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他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初心路”活动,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针对基层员工,他创新开展“晨会学理论、班后谈体会”模式,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流程中。在他的倡导下,该行建立了“党委领学、支部研学、党员普学”的三级学习体系,近三年累计举办专题党课、研讨会120余场,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3000余篇,全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
夯实组织之基,打造坚强堡垒。陈芝宝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支部建设作为“龙头工程”,牵头制定《星级党支部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从组织设置、制度执行、作用发挥等维度细化标准,推动基层党支部由“达标型”向“示范型”升级。在陈芝宝的直接推动下,该行通过“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涌现出“红色信贷先锋队”“乡村振兴服务标兵”等15个先进典型,三星级以上党支部占比从65%跃升至87.5%,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净化风气之基,涵养清廉生态。陈芝宝始终将廉洁金融视为生命线,主导构建“四责协同”监督体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廉政档案+岗位风险清单”双防控机制。针对信贷、采购等重点领域,他推行“阳光操作”流程,开展常态化廉洁办贷回访,对2000余名客户开展匿名回访。在陈芝宝的带动下,该行“清廉农信”文化深入人心,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深耕主业: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聚焦主战场,当好地方发展“助推器”。紧扣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大同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战略使命任务,陈芝宝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制定《支持大同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近三年,该行累计向装备制造、新能源、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放贷款42亿元,支持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大同古城修复等1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他推动整体办贷流程改革,创新推出“政银担”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2个百分点以上。
走好特色路,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面对大同市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大市的具体情况,陈芝宝提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第二步,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信贷产品;第三步,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在他的主导下,该行建成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39个、助农取款点119个,实现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推进整村授信建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7.87亿元,助力农民增收超10亿元。
打造新引擎,激活普惠金融“一池春水”。为了让金融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陈芝宝推动实施“移动银行进乡村”工程。他带领员工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背包银行”服务,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手机银行、办理线上贷款。针对老年群体,该行推出“银发专享”服务,设置无障碍窗口、方言专线,让金融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精度。此外,他牵头搭建本地化便民支付服务平台,集成缴费、医疗、政务等100余项便民功能,惠及市民超50万人次。
改革创新:以智慧转型赋能跨越式发展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银行新标杆。在数字化浪潮下,陈芝宝提出“科技赋能、数据驱动、场景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传统银行向现代化金融机构蝶变。他积极推动运用“晋享贷”纯信用线上贷款平台,实现“秒批秒放”;同时,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方式。截至目前,该行手机银行活跃用户突破40万户。
数据驱动,构建精准营销新范式。陈芝宝建立“客户画像系统”,整合工商、税务、社保等20余类数据,为不同客群制订差异化服务方案。在全行上下的精准营销下,该行储蓄存款规模突破390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
场景融合,开创跨界合作新模式。陈芝宝牵头与大同市政府、中石油、文旅集团、古城建设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社区建设、文旅运营、智慧停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以人为本:以情怀担当铸就团队之魂
精准培育,锻造过硬队伍。陈芝宝始终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他建立“导师带徒”机制,选聘30名业务骨干担任内训师,开展“百名精英培养计划”;推行“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近三年选派200余名年轻员工到基层一线、辖内城乡支行历练。为提升专业能力,他推动与各类管培机构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50余名;建立覆盖管理型、专业型、营销型等各个方面,中层正职、副职、机关、网点、事业部客户经理等各个层级的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人才100人。
激励关怀,激发内生动力。陈芝宝打破“论资排辈”传统,建立健全并规范人才培养、交流、选拔、任用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真正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员工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在薪酬分配上,他推行“多劳多得、绩优多得”政策,将绩效薪酬考核占比从40%提升至70%,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彻底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此外,他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建立职工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室、假期子女托管班,定期组织家属开放日、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文化铸魂,凝聚精神力量。他倡导“家园文化”建设,为员工宿舍安装空调、改善食堂伙食,设立“员工子女奖学金”“困难帮扶基金”,用实际行动诠释“娘家人”的担当。如今,“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文化理念已成为大同农商银行的精神底色。
严守底线:以责任担当筑牢风险防线
制度先行,扎紧风险篱笆。陈芝宝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高压线”。他提出管制度、管流程、管人员的“三管齐下”策略,确保每笔业务经得起检验;主持修订《信贷管理制度》《合规操作手册》等28项文件,建立覆盖全流程、全岗位的风险控制体系。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他主导设置“红黄蓝”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近三年来,该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2%以下,低于全国农商银行平均水平。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风控体系。陈芝宝推动建设“大数据风险监测平台”,接入工商、司法、舆情等10类外部信息数据,实时监控3000余家授信企业风险状况;通过AI模型预测贷款违约概率,将风险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依托他所建立的“信贷工厂”集中审批中心,该行贷款审批时限较先前缩短60%。
陈芝宝坚持“合规教育常态化”,每年开展“合规标兵评选”“风险案例剖析会”等活动,让合规意识融入员工血脉。在他的影响下,该行已连续五年实现“零重大案件、零监管处罚、零资金损失”。
教育浸润,培育合规文化基因。从“支农支小”的初心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金融”的跨越,陈芝宝以党建领航定向、以改革破局开路、以情怀滋养团队、以责任守护底线,全力将大同农商银行打造为晋北大地上的一张亮丽金融名片。
面对未来,陈芝宝目光坚定:“我们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