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3/pc2025031054d4eab32b4148328b40d2b50aad133d.jpg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郑育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农村”“农民”“民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3/10/036571.html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郑育峰

2025/3/10 本报记者 霍云鹏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郑育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农村”“农民”“民营经济”被多次提及。如何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郑育峰接受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记者独家专访。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方面,新疆农信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郑育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新疆农村信用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天然优势和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深厚基础,不断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和产品创新力度,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区建设。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自治区党委农办、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的指导帮助下,新疆农信推出了以党建融合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以科技赋能为载体的“党建引领+智慧授信”新模式,开启了整村授信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促使贷款效率极大提升、利率明显下降、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已累计完成918个乡(镇)、9760个村、313.83万户农户的建档评级授信,初步形成了全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体系,整体授信核准率较年初提升15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是助力产业发展。新疆农信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围绕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特别是涉农产业发展,制定金融服务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指导意见,围绕“耕、种、管、收、运”生产全链条,打造“银行+农资企业+农担公司+农业经营主体”“订单+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模式,助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涉农贷款257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123亿元,同比增长5.75%。

三是全面落实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新疆农信科学合规办理新增、续贷、展期、追加贷款等业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79.95亿元、客户数25.52万户,历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302.55亿元、客户数50.76万户,在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持续保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任务县数量、新增投放量、累计投放量和脱贫人口覆盖面“四个全区第一”。

下一步,新疆农信将聚焦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开展特色化经营,重点为农牧民、涉农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持续加大涉农及小微企业领域信贷投放,优化金融服务机制,助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一是聚焦农民富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疆农信加大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为农户春耕备耕、秋季二次播种提供“备用金”,帮助农户勤劳致富;推出适配性金融产品,全力满足新市民创业、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并实行优惠贷款利率、设置灵活还款方式,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不断提升支农支小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二是聚焦产业兴旺,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建设。新疆农信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统筹资源重点支持与自身支农支小定位相匹配的粮油、棉花纺织服装、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4个涉农产业集群,重点关注对县域发展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建立专项对接、定期跟踪服务机制,助力一批重点项目集聚区快速发展;紧密贴合自治区和兵团产粮大县、棉花优势产区、畜牧生产区布局,加大对全疆“三盆地一河谷”粮食种植主产区、天山北坡奶业、南疆特禽、北疆绿色有机牛羊肉、马产业金融支持,加强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塔城地区优势棉花产区信贷资金供给,大力支持南疆帮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是聚焦生态宜居,全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新疆农信落实自治区乡村全域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优化信贷流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养老托幼、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支持旅游业基础设施、景区、旅游酒店建设,促进旅游产业链发展,支持旅游业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家乐、民俗农庄、乡村康养等有机结合,打造旅游消费闭环生态圈。

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减量化等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记者: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新疆农信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育峰: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新疆农信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探索创新“1234”工作法(即一套方案谋全局、两张清单明方向、三项机制强保障、四化服务提质效),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累计为3.46万户推荐清单内企业授信714.1亿元,占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总额的46%,累计为3.43万户推荐清单内企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13亿元,占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0%。

一是出台一套方案,强化组织保障。新疆农信成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双组长工作专班,召开专题党委会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推进会,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举措精准落地,形成上下一心、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围绕“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政策目标,制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方案,明确“小微企业走访全覆盖”“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小微企业信贷实现‘扩面、增量、降价’”三项任务,落实“走访营销、调查授信、协调反馈、回访维护、自主决策、用好政策”6项举措,全面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落实两张清单,精准对接需求。一方面摸排形成“申报清单”。新疆农信组织全辖机构全面摸排存量小微企业客户经营情况,主动引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自愿申报贷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另一方面精准对接“推荐清单”。新疆农信积极与当地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接沟通,获取小微企业名录,确定目标清单,全面开展走访对接,及时回应“推荐清单”内的客户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坚实的融资支持。

三是建立三项机制,提升服务质效。首先是健全考核机制。新疆农信加大激励力度,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成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落实好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相关规定,营造敢贷、愿贷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全力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其次是落实快办机制。新疆农信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高效推进申贷、审贷、审批流程再提速,不断提升贷款落地效率。第三是优化定价机制。新疆农信主动实施减费让利,“一企一策”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全年贷款平均利率下降34BP;重点聚焦产业集群骨干、“一带一路”优势、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小巨人”、科创型等企业贷款需求,执行差异化利率政策,助力小微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

四是完善“四化服务”,提升惠企实效。一是开展网格化服务。新疆农信深化“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力求精准绘制小微企业“全息图”,减少政策和企业之间的“温差”。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累计走访小微企业13.25万户。二是提供特色化产品。新疆农信通过开展产品梳理,形成产品手册,重点宣传推广“小微e贷”“福农e贷”等线上产品,为各类小微企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新疆农信线上普惠贷余额247亿元,同比增长367%。三是配套专属化政策。新疆农信坚决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实行“一企一策”,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降息、调整还款方式等措施,积极有效推动纾困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四是加强综合化服务。新疆农信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还为小微企业提供开户、资金结算、代发代扣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各类小微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作为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主要银行,下一步,新疆农信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对民营企业减费让利的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持续强供给、解难题、提质效,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您带来了哪些议案建议?

郑育峰:我今年两会准备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保留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总体不变,尽快研究出台2025年后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在时间期限上,继续执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至2030年;在贷款额度上,由5万元提高至10万—20万元;在贷款流程、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面予以优化完善。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根据现行政策文件,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将于2025年底终止。截至2024年末,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约1800亿元,脱贫人口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需求仍较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延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事关广大脱贫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第二个建议是将新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增加到每年600万亩以上,并提高改造提升项目的占比。

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耕地基础设施条件,有力提升了新疆农田质量和生产效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新疆拥有辽阔的土地和潜力充足的水资源。全区耕地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五位,经认定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而且大多数耕地分布在平原地区,适宜规模化、先进生产技术和大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新疆粮食平均单产比全国高出33%,玉米、棉花等作物单产更是刷新全国最高单产纪录,投入产出效益明显,产能提升潜力巨大。但当前新疆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了粮食大面积增产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此,增加新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能够更好地发挥新疆资源禀赋,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度。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聚焦发力“支点建设”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志猛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