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四川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披露的四川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文件显示,全省农信系统最大一笔5亿元专项债转股协议资金花落泸州农商银行。“这是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金融创新发展、扶持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也是泸州农商银行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有益尝试。”泸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5亿元将作为泸州农商银行的补充资本金,为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缓解中小微融资难题、支持三农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泸州农商银行一直深耕三农,服务小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行通过采取展期、续贷、借新还旧、收旧贷新等方式,向994户小微企业开展延期还本付息金额9.8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净增6.51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60个基点。因资本消耗大,泸州农商银行急需寻求新的资本来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虽然补充资本渠道多样,但对于地方性法人银行来说,实际可选择的方式却很有限。”泸州农商银行负责人说。
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这一政策出台,让寻找阶段性资本帮助的泸州农商银行找到了拓展方向。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泸州农商银行创新方式,将地方专项债通过转股协议存款方式注资,这是适合该行融资的最佳方式。
首先是协议存款和普通债券的性质相差不大,都需要双方约定利率和期限等。协议存款同样可以设置类似的触发条件转增股本,但协议存款没有银行资质要求;再是注资原则上计入其他一级资本,通过增加风险资产、资产总额、增加投放,通过金融杠杆获得更高资金收益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
虽然创新的地方专项债通过转股协议存款方式注资成为可能,但这只是有了明确方向,要成功落地并不容易。泸州农商银行成立了以行领导班子“一把手”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专项小组,领导班子牵头向银保监、人行、金融办等监管部门汇报泸州农商银行补充资本金计划,取得了初步意向性支持;通过总行安排计划财务部向省外兄弟行社取经,收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可行方案,寻找适合该行补充资本合理方式;持续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对重要客户中心、公司业务部定期拜访,跟踪了解政策传导实施情况;资金业务部积极联络省财政厅,跟进地方专项债发行规划。
在得知将以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后,专项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讨论,并形成了可行性方案。该方案通过后,泸州农商银行迅速聘请第三方机构协助完成《专项债权实施方案》,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财务评价报告书》,聘请律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债权法律意见书》,准备完成了上报专项债补充资本所需要的各项资料。
“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但还得争取到上级支持。”泸州农商银行会计管理部总经理告诉笔者,专项小组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汇报,取得支持和协助;向银保监汇报,取得监管的专业指导;向财政部门汇报,争取注资机会和额度。很快,泸州农商银行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金事项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泸州银保监局、人行泸州市中心支行、泸州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通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和争取,终于在今年3月成功落地。
作为四川农信的发源地,泸州农商银行承载着70年与农共舞的厚重历史,“延续每一代农信人的责任担当,将普惠金融进行到底!”“十四五”开局之年,泸州农商银行定下发展目标。刚刚落地的5亿元资本金,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悉,5亿元地方专项债作为其他一级资金注资完成后,泸州农商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2.44%,达到13.51%,资本充足率提升2.44%,达到14.62%,超过监管指标10.5%的4.12%,由此而产生的“蝴蝶效应”首先体现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上。
2021年,泸州农商银行预计涉农贷款投放量达100亿元;持续发挥泸州农商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大产品小微产品创新力度,运用好“商易贷”“稳保贷”“园保贷”“税金贷”等信贷产品,综合运用多种担保方式,最大限度扩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2021年预计小微类贷款投放38亿元;积极响应泸州市委市政府号召,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省市级重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预计2021年对省市级重大项目投放信贷资金10亿元;2021年预计投放小微类贷款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