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伟大的教科书,探究历史规律,分析演变机理,树立大历史观,这是学习百年党史的科学方法论。农信机构要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党史学习有利于增强实际工作动力和成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近现代以来历史最可歌可泣的篇章。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一是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对于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二是学习党史,有利于党员干部善于用政治眼光看问题,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学思践悟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党史,有利于锤炼政治意识,磨炼政治能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利于提高自我政治素养,激发政治热情和为民尽责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保持正确方向,推进自我革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更好的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总之,进行党史学习是增强工作动力和成效的内在要求。
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一百年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一是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判断,下决心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四是进入新世纪,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积极争取加入世贸组织,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顺应世界共同发展的大势,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提高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些都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五是树立历史观念,增强工作系统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创造了伟大奇迹,而树立历史观念,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来分析问题,在系统工作中突出群众史观、突出重点思维,处理好部分与整体,要素与全局的关系;突出整体性、关联性思维,坚持大局观,要有“全国一盘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思维。
探究历史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号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从准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到宣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工作中树立计划性、目的性思维和风险挑战思维、预判性思维,顺应实践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和实际充分证明,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的国家就能无往而不胜。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工作实效性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要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新征程上每一名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就是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初心不变、志向不移、本色不变,在顺应群众期盼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在实现乡村振兴为民金融服务的具体工作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一是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金融服务等方面民生问题,化解民生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让群众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树立为民服务思想。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展示新时代农信共产党员良好风貌和“农信人民自己的银行”良好形象。四是完善线下自助渠道,优化网点布局,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客户金融可获得性和群众满意度。五是坚守市场定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延长产业服务链条,全方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采取“应贷尽贷”策略,推广智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农民获得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围绕乡村振兴及民营经济,农信机构要加大涉农普惠贷款投放,持续推动“银村直联”,实现村集体账户全覆盖。六是积极推进县级农信机构股份制改革,加快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工作的步伐。七是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信机构要设立支持乡村振兴专门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广“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专项产品,不断提高农户贷款的获得率和覆盖面;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探索“终端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融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村官”“金融联络员”机制,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八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建立“绿色农信”理念。九是实施零售转型,把普惠金融作为零售转型的主攻方向。以消费金融作为农信机构零售转型的突破口,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大力支持消费升级,积极拓展社保卡、生活缴费、ETC服务等应用场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医、保、教、娱”中,提高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生态,为客户量身定制消费金融产品。
强化风控,敬畏法规,培养年轻干部 做好农信机构风险防控工作重在早发现,早预防。特别是要聚焦后疫情时代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风险变化情况,提早锁定风险客户,跟踪督促农信机构基层行社妥善化解处置,加强信贷投放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管控,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农信机构要从加强合规教育入手,开展员工警示和合规文化教育工作,通过科技手段,为风险防控赋能,切实从员工思想源头防范案件发生;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社(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农信机构形成“知敬畏,守规矩”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干部梯队建设,从“需求调研,从严管理,激励约束,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通过学习考察、上挂下派、岗位历练、内外挂职等方式,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确保农信事业百年大计后继有人。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农信机构员工要始终把人民的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切实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将党史学习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与时俱进,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静下心、沉下身,发挥好表率作用,一心一意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以昂扬姿态、新风正气助推农信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三大银行”建设篇章,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信联社绵阳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