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其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制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社会信用环境有待优化,信贷资金缺乏安全保障 当前部分借款人的信用缺失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信用环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就无法产生良好的经营效益,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影响了其对地方经济提供有效的支持。
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金融机构服务 目前,一些农户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担保抵质押物。农村房屋、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配套的流转、登记、处置政策仍未实现有效运行,造成金融机构无法为其办理抵押和投放信贷资金。
县域中小企业制度缺位,成为融资困难的主因 一是企业由于内控制度、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制约条件,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一些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难以规避信贷风险;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财务状况反映不真实,账表数据缺乏可信度,致使金融机构贷前调查难以开展,贷款难以决策。二是企业办理贷款担保抵押难。县域中,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租赁土地、厂房方式进行生产,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抵押的资产寥寥无几,又没有优质担保企业为其提供担保,致使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三是部分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赖债现象严重,致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把赖债当成是摆脱困境的捷径,千方百计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社会信用遭受严重践踏。
措施与对策
以打造县域信用环境为目标,培育诚信软环境 一是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并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提高广大农民和企业主的诚信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二是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制裁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机制,将清收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进行业绩考核。四是金融机构需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建立长效保障体系,调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积极性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奖励机制,对向县域“三农”领域信贷投放的金融机构,按照投放额度给予适当的奖励资金。二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从建立农村担保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等方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调动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政府层面统筹协调机制,按照对区域内实体经济支持情况和贡献度给予政策倾斜,协调财政资金,促进金融机构支农实力提升。
建立健全担保体系,构建新型融资平台 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担保难、抵押难问题,为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在组建过程中,应明确组建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对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要加强协调与沟通,健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行为,并逐步增强担保能力与担保规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担保需求,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良性循环 为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职能部门应考虑组建行业协会,保护县域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将行业协会和担保公司进行有效整合,搭建融资担保平台,提供融资担保能力,使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栾城县农信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