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实现发展的利好契机。因此,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吉林舒兰农商银行为例,总结了农信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实践,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实施产业引领 一是在定位龙头项目上,舒兰农商银行突出优质绿色有机水稻的主体地位,通过信贷倾斜,建设以“舒兰大米”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调整信贷投放,加强标准化鸡、猪、牛养殖基地建设,确保全市牧业生产向安全、生态、高效转变;通过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集中打造了一批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农业品牌,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二是在创新金融产品上,结合舒兰县地方特色,该行为各类群体设计了金融产品,信贷重点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重点企业倾斜。三是在经营范围上,该行以舒兰县特色水稻和蛋鸡、生猪、黄牛养殖以及林下经济、生态乡村旅游等为主,在其贷款期限上,对日常生产经营提供1年期以内的资金贷款;对承包土地、农田整治等农业项目提供3年以上的贷款;对从事果树、林下经济的贷款期限提供5年以上的资金贷款。四是在担保方式上,该行拓展了应收账款、存货、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贷款方式,解决了其融资难题。
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该行以舒兰县龙头产业为中心,针对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中下游客户,实施“龙头+合作社+农场+农户”的贷款模式,完善了产业链金融。二是在做好订单农业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新型农业主体,该行探索了“协会+基地+成员”金融协作模式。三是加强与各级政府沟通,加快推进了农村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三权抵押贷款进程,把农民手中的资产变成“真金白银”。四是依托服务网络,进一步强化助农点、智能自助网点建设,建成了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五是加强与政府、担保公司协调,通过成立担保公司,实施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帮助降低贷款风险。
建立消费金融 一是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的营销活动,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农信机构要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二是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的基本生活目标。三是在现有助农设备的基础上,扩大自助设备的布设数量,增加客户体验,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同时,提升客户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使用水平,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开展信用建设 一是普及信用知识。农信机构要发挥地缘、人缘优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信用知识,夯实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农信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真实、有效地采集信用信息,并在各行业有关信用信息数据与信用体系建设系统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体系。三是健全相关机制。农信机构应将信用农户的信用情况与信贷的可行性和利率优惠结合起来,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对逃废金融债务者则应加大司法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更好的诚信环境。
发展绿色业态 一是在支持平安镇“稻香小镇”、天德乡“有机杂粮之乡”的基础上,舒兰农商银行要围绕平安永丰、溪河吉米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等项目,加大绿色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打造全市绿色发展新亮点。二是在重点支持养殖大户的基础上,该行要逐步加大对禽类、生猪、黄牛产业链项目信贷资金的投放。三是要增加“林特产业”信贷支持,如加大对红松果林培育、林下参种植、榛子种植、苗木种植产业的资金支持。四是为支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舒兰农商银行要信贷支持当地“长麻沟柿子”、朝阳镇大棚蔬菜、榆树沟黑木耳等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五是依托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两大要素,舒兰农商银行还要加大对“二合雪乡”“南阳俄罗斯风情小镇”“青顶田园综合体”“凤凰山文旅休闲小镇”等项目的金融支持,助力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生态乡村。
(作者系吉林舒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