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国内仍存在着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数字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加速到来,数字金融已是大势所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农村数字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数字金融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是农民“数字素养”普遍不高,阻碍数字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农村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的倾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本地的农民整体上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理解力有限,接受程度低,理解过程长,阻碍了数字技术的应用。
二是农村数字化水平远低于城市,不利于数字金融创新。从全国总体上来看,就县域来说,不论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村委会或者乡村自治组织,整体数字化水平远落后于城市。数字化水平低的结果就是在线数据的严重匮乏,这对于数据强依赖的数字金融来说,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是缺乏熟悉农村又了解数字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和农商银行,虽然熟悉农村,但受限于自身规模及区位等因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数字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数字金融人才集聚在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大型银行,但这部分人长期在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缺乏对农村的了解,让城里人想着怎么创新数字金融服务农村显然是不合适的。人才的匮乏也限制了农村数字金融的创新。
推进农村数字金融创新对策建议
一是始终从农村实际出发,推进数字金融创新。一方面,针对农民“数字素养”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熟人社群作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培训、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帮助农民社群领袖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再通过社群领袖的传播作用,逐步提高农民使用水准金融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村农业生产、建房、红白喜事、集资公益等具有农村特色的融资、理财及支付需求,创新相应的场景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金融产品,不能简单的照搬互联网贷款或者理财模式。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联合金融科技公司推进数字金融创新。为了解决人才及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能力问题,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联合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一方面,针对自身小、快、灵以及贴近乡土的实际情况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走具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升客户营销、风险控制、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与本地政府、村委会、自治组织、企业的关系优势,帮助政府及企业推进数字化,通过研发一些低成本的数字小工具,赋能相关农村主体,为农村数字金融业务创新夯实可用的数据基础。
三是发挥乡贤纽带作用,加速推进数字金融创新。这里乡贤指的是出生、成长于农村,通过工作、创业等方式到城市发展、定居的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前往城市创业、工作并定居下来,这些人仍然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会将城市的一些新事物传递到农村,也会热衷于参与家乡的发展及公益事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乡贤交流数字平台,便利乡贤与乡村的交流,基于乡贤为其农村的关联人做数字化增信,减少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为返乡投资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等。
实践已经证明数字金融是解决金融普惠问题的重要抓手,而我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农村数字金融创新上发挥主力军作用,提升金融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包容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有情怀、乡土气,要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才能做好农村数字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才能更好地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
本文作者:黄丁聪 资深数字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