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19/7/pc20190702a6edbf84f6064581bee01c1a7e4f5ecc.png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西南部地区人们都有抽旱烟的习惯,我的父亲也不例外。那个时候,乡下人抽的旱烟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因为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19-07/02/004399.html

难忘父亲的烟斗

2019/7/2 作者 周依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西南部地区人们都有抽旱烟的习惯,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那个时候,乡下人抽的旱烟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卷烟加工厂少,难以买到卷烟,而且卷烟价格不菲,很少有人买得起,农村没有人抽卷烟,所以只有抽自己种植的旱烟,抽不完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那时,抽旱烟是需要工具的,人们把这种工具称之为“烟斗”。最简易的烟斗就是一个长约4-5寸的竹筒,将旱烟裹成卷后揍进竹筒的一端、点燃,用嘴含住竹筒的另一端就可以抽了。当然,有的人抽旱烟用的烟斗就很考究了,有木制的,也有铜制的、铝制的,那样的烟斗小巧精致而上档次。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用得是子弹壳自制的铜烟斗。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临近期末,贫困家庭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减免学费,虽然那时每学期的学费只有1.5元,但减免了也可以减少家庭一点儿负担。就在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父亲教我写减免学费的申请,在写“费”字时,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写。于是他举起手中的烟斗当头给了我一下,在一旁的母亲心疼地说:“那么硬的东西,怎么能打他的头部呢?”母亲却不知道,父亲是将它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虽然他用手在打,但心里却在疼。然而,也正是那一烟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使我后来知道了该如何用心学习,读书写字,成长成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在我们老家,过去有“烟斗下面出好人”的说法,就是说,师父向徒弟传授技艺,如果徒弟愚笨,屡教不会,就要挨烟斗。为了让我练得一手好字,父亲总是在一些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用钢笔写上一些红笔字,或者用一些废旧的报纸写上一些红色的毛笔字,要求我用墨笔一笔一划地临摹,如同要求我堂堂正正做人一样。而父亲总是在旁边握着烟斗,“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盯着我,我不敢开一点儿小差,生怕稍有不慎摹错字而挨上一烟斗。那小小的烟斗也成就了我后来写得一手好字,这也许就是严父慈母的良苦用心吧!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大巴山的山山水水,市场经济日趋活跃,抽卷烟的人越来越多,抽旱烟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父亲也渐渐不抽旱烟了,烟斗也逐渐退出了父亲的生活,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中,但父亲的烟斗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

父亲的烟斗,是时代的标志,也是岁月的记忆!

上一条:篮球架下守候依旧
下一条:山西与央行的历史渊源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