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山西农信系统深耕县域市场,熟悉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共有108家县级机构、近3000个营业网点,服务范围几乎覆盖所有乡镇与社区。近年来,山西农信强力推动回归本源,深刻把握新时代“背包精神”内涵,切实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作用,倾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资金用于本土、税收留在本土、分红分在本土”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履行服务本土、深耕本土、反哺本土的责任与担当。
深耕本土,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山西农信系统的各级金融机构坚守“扎根乡土、服务基层”初心,延续“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持续优化物理网点布局,不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本地企业、农户的沟通,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孝义农商银行将整村授信、“整企授信”“整圈授信”工作有机融入信用主体建设部署工作中,严格执行“一支行一季一主体”要求,通过系统性、规范化创建达标信用主体活动,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与同业同质化竞争,提升支农支小服务质效。相关活动开展以来,该行工作人员已对接企业40家、商圈7个,实现新增授信1200余万元。
屯留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信用主体建设为契机,组建6支党员先锋队,联合各乡镇党支部召开“党建共建 普惠金融”整村授信现场会;同时,积极利用“金融服务公示牌二维码+专营客户经理微信沟通+‘晋享e贷’线上申请”等方式实现智能化客户筛选。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为2.58万户农户授信,金额达24.64亿元。
产品创新,信贷服务的精准“滴灌”
山西农信系统的各级金融机构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特色和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深入挖掘本土金融需求,积极支持外出人员回本地就业创业。介休农商银行坚持深耕本土,紧扣区域“一村一品”发展需求,组织信贷员挎包走村入户,为农户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将金融“活水”精准注入田间地头。
曲沃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聚焦曲沃县“南菜北果”产业规划,通过整村授信、“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助力涉农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7.29亿元贷款支持深耕“南菜”产业的5461户农户致富;累计投放贷款4.55亿元扶持扎根“北果”产业的3710户农户增值创收。
太谷农商银行聚焦设施蔬菜、规模养殖、干鲜果业、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产品,通过“产品下沉+服务前移”双轮驱动模式,为“特”“优”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养分。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各类经营主体发放“乡村振兴贷”26户、金额9000万元。
科技赋能,传统模式的“数字新生”
山西农信系统的各级金融机构以科技赋能传统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提升业务办理速度、精准评估信贷风险、完善配套金融服务。
漳泽农商银行以科技金融为支撑,持续升级“晋享生活”“晋享e付”等线上平台的相关功能,搭建金融消费场景;增设智慧柜员机、移动展业设备等,有效分流柜面压力;搭建便捷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审批流程电子化改造,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客户。
霍州农商银行定期开展集中签约授信,由“金融村官”筛选“白名单”客户、柜面人员通过移动展业设备现场办卡、客户经理进行上门授信,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走出网点,走进田间地头与百姓炕头”的目标,全面彰显了新时代“背包精神”的本土温度。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开展集中签约93场,签约客户386户,授信271户、金额1223.2万元。
阳城农商银行组建专业服务小队,主动下沉社区、乡村与企业,携带移动展业设备现场受理业务,高效完成信息采集、旧卡注销、新卡激活全流程,全力解决广大群众更换第三代社保卡“多跑路、耗时长”的难题,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换发第三代社保卡7.1万张。
全面风控,筑牢本地金融“防火墙”
山西农信系统的各级金融机构全面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全方位监测预警,在防范化解大额融资风险、推动风险出清等工作中,探索出多种新思路、好办法。
太原农商银行围绕对公类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环节,在客户准入、贷款发放、贷款收回等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实行“标准化+集中化”管理,进而实现金融风险全流程闭环管理。
大同农商银行搭建全面风险监测评价系统,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每日在线监测新增贷款,对于逾期贷款向办贷事业部提前发出预警,并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短期后长期、先个人后法人”的原则进行逐户催收。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发出预警通知书48份。
临猗农商银行积极探索不良贷款清收新模式,打出“司法联动+市场化处置”这记“组合拳”,强化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深度合作,开通诉讼“绿色通道”,进而实现对不良贷款案件“快立、快审、快结”的目标。截至目前,该行已联合司法部门开展专项执行活动8次,成功收回风险资产8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