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三农”工作置于国家战略核心地位,期货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在为涉农企业提供专业化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助力涉农企业实现稳健经营、推动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国贸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期货)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度服务“三农”建设,针对性开展了助力涉农企业的玉米套期保值和价差套利项目,生动诠释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直面产业痛点
熊市行情下的“收粮焦虑”
2023至2024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进入持续下行周期,以锦州港平仓价为例,从2023年初的2880元/吨逐步跌至2024年四季度的2150元/吨,跌幅高达25%。据了解,在玉米行业中仍存在一些期货市场的“门外汉”。面对熊市行情,因现货价格下跌已承受了较大亏损,企业A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传统玉米贸易企业。如今面对2024年四季度的新粮收购季,其收粮决策更陷入“两难”——收粮则担心价格继续下跌导致亏损,不收则害怕错过时机。眼见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期货套期保值融入现货经营决策中,企业A也把目光投向了期货市场。“身处玉米行业,我们对期货工具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去系统性了解,也缺乏实操的经验。2024年四季度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时,正值部分地区玉米毒素超标问题引发市场恐慌,我们也不敢轻易收购新粮,迫切希望借助期货工具来解决眼前的难题。”企业A负责人在与笔者交流时中坦言。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贸期货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我们走访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对期货的畏难情绪,根源在于‘看不懂、不会用’,而非‘不想用’。”国贸期货研究院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痛点,国贸期货以风险对冲为核心,从产业实际痛点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企业A提供了服务方案。
多措并举
运用期货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赋能:将专业投研转化为决策依据。针对企业A缺乏专业期货投研团队的痛点,国贸期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开展专项辅导,内容聚焦三大核心:玉米期现货价格走势深度研判,结合供需、政策等因素解析价格逻辑;期货套期保值、基差贸易模式与期货价差套利的实操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期货工具变得可知可感;开放国贸期货自主研发的“研发共享平台”,提供实时数据图表、研发报告等,让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动态。企业A风控专员登录该平台演示:“这里能查到实时的玉米基差价格、库存数据,还能看到最新的研究报告等等,以前我们只能靠经验进行判断,现在有了专业团队的支持,心里更有底了。”
护航:通过套期保值稳定经营利润。2024年11月,国贸期货基于对市场的深度研判,为企业A量身定制了套期保值方案。“我们的核心策略是通过‘现货收购+期货套保’的组合操作,既解决企业不敢收粮的问题,又通过基差走强获取额外收益。”国贸期货研究员向笔者拆解策略逻辑,“当时我们的判断主要基于基差处于历史低位(锦州港玉米对03合约基差-130元/吨);期现价差覆盖持有成本,存在通过交割实现收益的潜在机会;2025年一季度生猪存栏预期回升,玉米饲料需求向好,基差有望收敛。”
在充分沟通并获得企业认可后,2024年11月中下旬,企业A按照策略收购玉米现货并同步在期货盘面进行卖出套期保值,2025年4月中下旬,企业A销售现货并同步平仓期货头寸。数据显示,整个套保周期内,企业A期现综合盈利高达约150元/吨,相比于没有进行套保,额外获得基差走强的收益约50元/吨。
更重要的是,这次操作让企业A摆脱了“收粮焦虑”。企业A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收粮前要纠结半天会不会跌,现在知道风险能对冲,看到好价格就敢下手了,心里有底,做生意也踏实。”
增值:在风险对冲外发现额外收益。在成功实施套期保值并建立信任基础后,国贸期货进一步为企业A挖掘额外盈利机会。2025年4月下旬,国贸期货研究员发现,玉米C2505—C2507合约价差达到48元/吨,而理论持有成本(考虑仓储费、资金成本等)约40.29元/吨,存在7.71元/吨的价差盈利可能性。“简单说,就是买入玉米2505合约的仓单,转抛到玉米2507合约进行交割,中间的价差比持有成本高,理论上可能获利。”国贸期货研究员向笔者解释。
针对这一机会,国贸期货设计了具体方案。整个过程无需企业A额外投入现货资源,而是通过期货合约价差与持有成本的偏离为企业提供理论收益窗口。企业A负责人笑着说:“这个策略让我们意识到,除了规避风险外,期货有时候也会带给我们意外的盈利机会。”
成效与启示
期货助农的“国贸经验”
在企业A的期货操作室,墙上大屏幕显示着玉米期现货价格走势,相关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查看最新的玉米基差数据。“以前是国贸期货推着我们做期货,现在我们主动学、主动用,期货已经成了经营的常规武器。”这或许是国贸期货助农实践带来的最直观的成效。
从行业视角看,国贸期货服务企业A的案例,折射出期货行业服务“三农”的新方向——不是简单“教工具”,而是“嵌流程”。一是认知赋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企业能理解、能落地的经营建议,破解“看不懂”的痛点。二是风险管理。根据企业库存、采购节奏针对性地设计套保方案,而非“一刀切”的标准化策略,解决“不会用”的难题。三是增值延伸。在对冲风险的基础上挖掘套利机会,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期货市场的红利。
“未来,我们将把玉米产业的服务经验借鉴并应用到更多农产品领域。”国贸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涉农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期货行业需要更“接地气”的服务,让更多像企业A这样的中小企业,从畏惧风险转变为掌握科学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