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滇池西岸的山区村落曾经分散而闭塞,“取款跑半天,缴费要进城”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金融服务空白、可获得性差成为制约当地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瓶颈。自2015年起,云南昆明市西山区农信联社(以下简称:西山农信)秉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履行地方法人机构的社会责任,启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程,推动惠农支付服务点标准化、规范化运营,通过创新“商业+金融”模式,在人口集中、乡情熟络的社区商店嵌入农信“普惠金融服务站”,有效打通金融服务“末梢神经”。
碧鸡富善社区因“富善草莓”声名远扬。每天清晨草莓上市时,交易市场人头攒动。扎根于此的“李俊商店”,正处于“草莓经济”的核心地带。店主李俊熟知乡情、服务热忱,深得种植户信任。在生产旺季,农户小额取现购买农资、支付劳务工资;销售季节,收购商大额转账、种植户互转资金采购种苗……这些金融需求,都能在“普惠金融服务站”迅速办妥。李俊甚至贴心地将营业时间与交易高峰同步,确保莓农资金周转无忧。
十年来,该站已成为草莓产业链名副其实的“金融心脏”,不仅解决了存取款、转账需长途奔波的问题,更托起了富善草莓的“莓”好“钱”景,打通金融助力特色农业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处位于高蒋段110乡道旁的“福善顺意商店”,则服务着多个偏远自然村,尤其是老年群体。店外老树成荫,石凳环列,这里不仅是惠农支付服务点,更是老人心中的“金融会客厅”。午后常可见长者相聚于此,聊天等候办理业务。
店主如乡亲们的“金融儿女”,对待每一位老年客户极尽耐心与细致:帮助查询补贴、领取养老金、缴纳水电费,反复讲解操作流程。日常还配合西山农信员工传授假币识别与防诈骗知识,店前的石凳也因此成为邻里守望、金融宣传的温情角落。
十年来,西山农信通过“硬件+管理”双驱动机制,统一配备终端设备、验钞机、保险柜等设施,定期巡检与培训,让村民在购物之余,可同步办理取款、转账、缴费、查询等业务,实现“一次跑腿、两样办结”,极大地提升便利性。此外,服务站还成为金融知识宣传、政策传导的窗口,增强社区凝聚力,助力基层治理与和谐稳定,并切实服务当地“小经济”“微循环”,为农村产业注入活力。
截至6月末,西山农信共运营5个惠农支付服务点,覆盖3个村委会、5个自然村,年均服务数万人次。2024年全年累计交易1449笔、金额152.46万元。其中,“李俊商店”与“福善顺意商店”成为区域标杆,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得性,有效降低了村民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
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碧鸡的田野与乡间,西山农信普惠金融正以最朴素却最有力的方式,静默生长、温暖绽放。这两颗深植山乡的“金融种子”,是西山农信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生动缩影,它们以最小物理单元承载基础功能,释放最大普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