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9/pc202509241de277ba2617418a9a8ea92085e2b34a.jpg
金融强农改革创新典型经验 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特色产业近年来,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通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9/24/039788.html

2025年度金融强农典型经验精选

2025/9/24

金融强农改革创新典型经验

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特色产业

近年来,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通过驭“数”起航、加“数”向新、乘“数”而上的具体实践,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药都模式”,将科技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赋能产业纵深发展的“最大增量”。

古田县农信联社:多社融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古田县农信联社持续推动“多社融合”品牌升级,通过“133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首创“五彩田源”党建融合品牌、升级“古田农信333”服务模式,实现“多社融合”,从村级试点起步,逐步升级为县委、县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合发文的战略性工程,也实现互融共荣。

鹰潭农商银行:“总行搭台、支行结对”创新服务“三农”

江西鹰潭农商银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创新构建产品服务、渠道平台、人力资源、考核评价、风险防控、文化宣传“六大体系”,形成全链条、多维度的服务网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香河农商银行:聚焦优势产业,创新服务形式

河北香河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将金融强农作为核心使命,针对香河当地丰富多样的特色产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大同农商银行:依靠党建引领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大同农商银行建立“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沃土,通过创新驱动、精准施策、精细管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武义农商银行:“金融+政务”推动乡村振兴

武义农商银行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探索“金融+政务”融合发展之路,依托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丰收互联”掌上 APP,成功引入33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掌上办”。

淅川农商银行:用心打造有温度的银行

淅川农商银行用“温度标尺”丈量金融使命,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加大“惠民贷”系列贷款投放力度;坚持“制度管事,温度管理”的原则,有效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打造“淅小川”专属IP,探索出以新媒体宣传助力乡村振兴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固原农商银行:打造“驻村金融官”2.0版

宁夏固原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勇担乡村振兴使命,创新“驻村金融官”“16771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倾力打造“驻村金融官”2.0版,助力固原市原州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金融与产业共同发展。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构建“三级联动+协同”办贷服务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构建“省、市、县三级行联动+多部门协同”办贷模式,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简化流程、缩短环节;加速现场尽调、风险评估及授信审批工作。

中信期货:探索农业风险管理新路径

中信期货联合多方开展“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为基准锁定目标收入,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形成“技术防灾+金融防险”双重保护网,为普惠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业面临的双重风险难题。

金融强农杰出贡献典型经验

江南农商银行:构建“融E链”金融生态圈

江苏江南农商银行依托“融E链”模式,激活产业生态,覆盖多产业,链上用信成果显著;突破传统网点定位,构建非金融生态范式,实现社会效益与资金留存双赢;依托数据,协同多方完善信用体系,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推出多种助农、惠企、便民贷款产品。

陕西农信榆林审计中心: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

陕西农信榆林审计中心带领全市农商银行发力数字普惠金融,加大“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提供线上信贷服务,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全员下沉一线,开展“下乡住社”活动,主动融入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书写“四心银行”担当。

大名农商银行:“三链同构”拓宽服务场景

河北大名农商银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实现组织力与生产力共振;围绕文旅、教育、医疗“三域”打造智慧场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兰溪农商银行:“四维赋能”特色产业

浙江兰溪农商银行以“创新破冰、联动聚力、全链贯通、数字提速”四维赋能,打造金融强农新范式,首创“农业设施抵押贷”盘活沉睡资产;创新“政银担”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同时,秉持“三位一体”理念贯通甘蔗红糖全链,并开发“数字化普惠网格系统”,实现线上秒批秒贷。

江苏法巴金租:“厂融搭桥”助力农业现代化

江苏法巴农科设备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发挥融资租赁功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厂融搭桥”与厂商合作,降低农户购机门槛,打通高端农机下乡“最后一公里”,累计投放资金151亿元;打造“乐租”系列 APP,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并建立智能风控体系。

稠州银行:延伸“金融+”服务内涵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数智赋能,推出“乡村振兴贷”“共富贷”,实现“秒批秒贷”、全流程线上化操作;通过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延伸“金融+”内涵,搭建起农产品“出村进城”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分类施策完善服务机制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加大资源倾斜,推动涉农贷款提质增量,开展减费让利、首贷户营销等工作;围绕乡村旅游、绿色农业专项营销;推进特色产品应用,提升品牌形象;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光大期货:创新衍生品工具的专业服务范例

光大期货携手大型国有粮食集团,巧用衍生品工具深耕农业领域,构建起成熟体系,通过“期现沙龙”、定制培训、联合研究助其掌握衍生品运用,定制基差套保和备兑看涨期权方案,为粮食集团规避了风险并增收,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南华期货:“保险+期货” 构建涉农风险转移闭环

南华期货依托 “保险+期货” 模式,持续深化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从农户需求出发,联合保险机构、依托交易所支持,形成多方合力,不断优化服务,通过专业操作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助力农民保收增收。

永济农商银行:打造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样板

山西永济农商银行以“粮”为本,开展整村授信,定制信贷产品,保障粮食生产;以“业”为兴,开发适配产品,运用再贷款等政策,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以“例”为标,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为在外餐饮从业者提供服务,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金融强农普惠金融典型经验

内蒙古农商银行:“全面走访”构建普惠金融新生态

内蒙古农商银行着力构建与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集全系统之智、聚千行之力”下沉服务重心、对接融资需求、破解发展难题,开展“全面走访”,通过标准化流程,重塑和转变服务模式,推出“五步工作法”,建立“金融档案”,全力打造“百姓信赖的贴心银行、百业兴盛的伙伴银行、百年长青的活力银行”。

潍坊农商银行:推进整村授信与文明建设融合

山东潍坊农商银行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要素,将文明评选与信用认定挂钩,向相关客户群体发放纯信用贷款,可享基准利率;通过手机银行、“农商宝”等渠道实现贷款“随用随还”,将整村授信与新时代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运城农商银行:深度整村授信 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山西运城农商银行创新“三三制背靠背评议”,生成“白”“灰”“黑”名单实现无感授信,强化风险防控;通过个性化服务、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推行“五个全覆盖”目标;开展“五个一”操作,推出阶梯式产品体系,覆盖经营、消费全链条,确保“不落一人”;打造特色支行,提供“金融+民生”服务,深化异业联盟与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乡村治理新生态。

平邑农商银行:构建普惠金融“零距离”生态

山东平邑农商银行织密服务网络、创新产品体系、科技赋能增效,构建“固定+流动+线上”服务网络,实现行政村基础金融“村村通”,开展“田间银行”“金融夜校”等服务,惠及众多村民;围绕农时与特色产业,创新多种专项贷款,解决融资难题,助力产业链发展。

石泉农商银行:“银担”协同扩宽融资渠道

陕西石泉农商银行针对区域特色及优势产业,不断加大特色产业贷款投放力度,创新推广“乡村振兴能人贷”“特色产业贷”产品,全力满足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作为办理民营和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的主渠道,通过“银担”合作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担保难”问题。

新余农商银行:让信用成为农户“无形资产”

江西新余农商银行在“道德积分+授信额度”模式下,该行12支党员突击队完成15.62万户信用农户、114个信用村、3个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构筑起良性信用格局,让信用成为农户的“无形资产”;同时,通过“四定五进”工程与网格化管理,构建“核心企业+上下游”种植、加工、销售闭环生态,助力农业产业链发展。

韶关农商银行:“三整授信”提升普惠金融服务

广东韶关农商银行聚焦服务“共性客群”的专业化与精准化,创新推出“三整授信”服务模式,并同步建立“金融顾问服务日”工作机制,以“定人、定时、定点”为核心,将专业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高频次面对面服务显著缩短了服务半径,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神木农商银行:驱动“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引擎

陕西神木农商银行始终践行“服务‘三农’、支小支实”的核心使命,通过“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双轮驱动,构建起“产业支撑、精准服务、科技赋能、全域覆盖”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生态,持续推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建档评级授信和信用村(镇)联评联建。

荔浦农商银行:打造“普裕”文化品牌

广西荔浦农商银行聚焦特色产业,创新“党建+金融+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模式,以“普裕”文化品牌为引领,深挖地域特色,将文化与金融融合,以金融杠杆撬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7个“普裕”系列子品牌,助推特色产业壮大。

中粮期货:妙用风险转嫁闭环的“保险+期货”

中粮期货携手多方力量,续写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其运作机制环环相扣:胶农购置价格险安稳度日,人保财险通过中粮期货子公司转移风险,子公司再于期货市场巧妙对冲,形成风险防控闭环,为超20万亩胶林撑起“防护伞”。​

金融强农支持产业发展典型经验

建行湖南省分行:“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振兴

建行湖南省分行聚焦“十大千亿产业”“五千工程”及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行动,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人才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重点培育县域支柱产业,支持构建“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兴义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文旅“出圈”

贵州兴义农商银行聚焦“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助力文旅产业破解融资难题;围绕“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聚焦旅游景点建设、民宿产业、景区消费等场景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一系列金融“组合拳”,为文旅“出圈出彩”添砖加瓦。

雅安农商银行:搭建金融场景赋能特色产业

四川雅安农商银行将信贷资源向当地特色产业领域倾斜,以科技金融促进特色产业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经营;针对“茶+文旅”产业、特色养殖业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及消费场景,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模式,引金融“活水”润泽产业链上下游,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样板。

宿州农商银行:“土特产+金融”激发产业活力

安徽宿州农商银行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制定《关于促进符离集烧鸡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通过“土特产+金融”的创新模式,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了以企业为主导,从孵化、养殖、加工、流通到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助力传统烧鸡产业焕发新生机。

南浔农商银行:构建全链条金融供给体系

浙江南浔农商银行创新实施“产品定制+服务下沉”双轮驱动策略,打造多层次支撑体系,着力提高全链条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活力;创新构建“金融+人才”双螺旋培育机制,通过政策协同、产品创新与精准服务,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力。

自贡农商银行:以“扎根行动”织密服务网络

四川自贡农商银行深挖地方特色农业潜力,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导向,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网络,整合下沉“政务+村务+金融+物流+电商+通讯”等综合服务,持续织密织细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常山农商银行:“伴跑式”服务推动产业升级

浙江常山农商银行以“全链条金融”破解常山胡柚与香柚产业“散、弱、短”难题,创新信贷产品,精准灌溉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推动产业从零星种植迈向百亿集群;构建“政企银农”四位一体合作模式,通过“共富果园”“三产融合贷”等举措,打造“伴跑式”服务这一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

玉树农商银行:铸造高效金融服务品牌

青海玉树农商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践行普惠金融,赋能藏饰金属工艺为代表的非遗技艺传承焕新,从非遗技艺传承人及其经营工坊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发展的重要节点为其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以坚实的行动铸造着“农牧民银行”的金字品牌。

富平县农信联社:“富羊贷”助推奶山羊产业转型

陕西农信富平联社利用名单制精准营销机制,创新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富羊贷”,服务对象覆盖奶山羊产业链上游的养殖户、中游的鲜奶收购商及下游的羊乳奶粉制造企业,通过支持企业设备升级和工艺改进,推动羊乳制品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

银河期货:“银期保”协同护航农业发展模式

银河期货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创新开展大商所“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该模式整合保险、银行、龙头企业资源,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保险稳定收入预期,银行缓解资金压力,龙头企业保底收购并赋予二次点价权,形成“春贷—夏保—秋收—冬偿”闭环管理,解决了传统农业金融多环节、多风险问题,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

金融强农绿色金融典型经验

甘肃省农信联社:打造绿色金融新生态

甘肃农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绿色农信”新生态,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GEP生态价值贷”等产品;对接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支持林业、生态农业、新能源等领域,助力“平凉红牛”等“甘味”特色产业,为陇原绿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政策性金融促进生态循环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以政策性金融为纽带,赋能农业生态循环,通过“鸭—蛙—香稻”模式支持石首鸭蛙香稻项目整治5万余亩耕地,完善生态链与产销链;支持虾稻共作,助力武昌鱼、应城甲鱼等特色产业;同时,推动丹江口柑橘“种植—加工—销售”全链发展,为农业生态循环注入强劲动能。

唐山农商银行:提升绿色产业含金量

河北唐山农商银行落实绿色金融规划,定制金融方案,建立绿色考核机制并与绩效挂钩,通过缩短绿色信贷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绿色贷款定价下调优惠;围绕绿色产业核心企业,支持绿色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将金融“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阿坝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嵌入高原绿色产业

四川阿坝农商银行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党支部共建、党员结对,把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条,推出“绿金贷”“绿易贷”等创新产品,联合农畜部门为牧民提供技术培训,让农民得实惠、集体增收入、银行优资产,助力“传统牧区”向“现代牧业强县”跨越。

孝感农商银行:推进“双轮驱动”绿色金融服务

湖北孝感农商银行聚焦绿色产业融资痛点,以 “双轮驱动” 策略注入绿色动能,用“好企贷”信用模式,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担保难题;匹配“创业担保贴息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组建专项团队,优化流程,助力 “双碳”目标与地方绿色发展。

潮州农商银行:构建“蓝色金融”服务网络

潮州农商银行构建“1+1+6”“蓝色金融”服务网络,以1个蓝色海洋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1个海岛综合性金融服务驿站为延伸,6镇网点及专业队伍为支撑,下沉服务至沿海末梢;创新“蓝色海洋贷”系列产品,深化“政银企”协同与 “整域授信”,突破担保瓶颈,助力饶平渔业绿色升级与“蓝色粮仓”建设。

招商期货:首创国内“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

招商期货在大商所指导下,联合专业公司首创国内“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为依据,由招证资本发行场外期权,求实能源等售电企业作为买方。当实际温度低于约定寒潮指数,企业可行权获赔,有效规避寒潮引发的电价波动与用电需求上升风险,优化成本结构,助力售电企业稳健运营,也为国内电力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创新范例 。

广发期货:优化成本与赔付的“保险+期货”

广发期货牵头,携手多方推出花生“保险+期货”项目,期权结构创新采用“触发锁定”增强亚式期权,提升赔付概率,合理控制成本,以主动风险管理策略,对花生看跌期权进行提前平仓,规避了潜在市场风险,帮助中小农户间接运用期货工具,为花生产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昆明官渡农合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增收动能

昆明官渡农合行聚焦阿底社区生态资源,以 “党建+金融”模式助其将养蜂生态优势转为增收动能,借“蜂蜜文化节”助销蜂蜜,创新直播拓宽销路,让“阿底蜂蜜” 实现 “云品出滇”;同时,定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派驻“金融特派员”、设助农专点展销农产品,推动生态资源变现,让村民增收、“钱袋子”鼓起来。

村镇银行强农杰出贡献典型经验

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

湘西长行村镇银行聚焦乡村生态种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通过深入研究乡村产业,设计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推出“脐橙贷”“百合贷”等特色贷款产品,并依托整村授信,解决农户融资难题,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安徽霍山联合村镇银行:创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室”

霍山联合村镇银行结合辖内农村产业经济的特点,成立下符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室,依托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和综合服务三大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高效实现信息互通,并通过开展基础金融服务、党建联盟建设、乡风文明共建等一系列标准化工作流程,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浙江新昌浦发村镇银行:“茶链金融”助推产业升级

浙江新昌浦发村镇银行以茶产业为切入点,创新推出“茶叶贷”“茶商贷”“茶机设备按揭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从种植端的资金支持到销售端的市场拓展、从茶农的传统加工到茶企的智能升级,让“一片叶子”蜕变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书写了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答卷。

安徽谯城湖商村镇银行:构建移动营销平台办贷体系

安徽谯城湖商村镇银行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移动营销平台系统,批量采集农户信息,提前为农户审批授信额度,实现“无感授信,有感用信”,并联合辖内各村委会组建“金融联络员+村干部”联合服务小组,走村入户开展集中授信,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授信业务。

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创新“积分赋能+精准服务”

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针对新市民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痛点,创新推出“积分赋能+精准服务”金融模式,将信用积分转化为“真金白银”,以金融“活水”浇灌新市民创业梦想,让“他乡人”变成“新温岭人”,为当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西平中原村镇银行:打造“村居金融”特色品牌

西平中原村镇银行持续推进社区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对四类客户的服务方式和渠道,持续推进场景化营销战略,通过团购小程序、“聚合码”、工资代发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客户、商户黏性;扎根乡村和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各类非金融服务、搭建异业联盟等举措,打造“村居金融”特色银行品牌。

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量身定制“花卉贷+”强农服务

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以金融创新为笔、以普惠服务为墨,量身打造“花卉贷+”强农服务模式,推行“移动办贷+‘村居’化服务+科技赋能”的服务方式,强化“灵活授信+网格服务+数字赋能”三维度,实现了金融“活水”与花卉产业周期的精准匹配。

抚州东乡富民村镇银行:“政银企”合作推动实体经济

抚州东乡富民村镇银行不断加强“政银企”合作,用足用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牵头对接当地就业局共同推出创业贴息贷款,为创业者提供国家贴息支持,引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拓宽特色产业发展渠道,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

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擦亮“红百合”志愿服务品牌

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以“红百合”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构建“党建+金融+民生”的特色发展模式,将“红百合”志愿服务品牌融入社区治理,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惠民服务体系;组建“红百合”金融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生动诠释了“金融服务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用脚丈量民情,用肩扛起责任”的“红百合”精神。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