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9/pc2025091699a94f8aa53e4569ab8723d4424859bc.jpg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问题呈现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养老金融既是国家养老政策得以高效运行的基础设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9/16/039775.html

构建县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以嵊州农商银行为例

2025/9/16 作者 徐人慧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问题呈现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养老金融既是国家养老政策得以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支撑载体。在此背景下,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嵊州农商银行围绕县域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需求,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协调引导及杠杆效应,助力推进“浙里康养”建设工作,打造“嵊宜康养”金名片,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与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县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

“嵊州实践”

(一)服务一批养老客户。一是客户分层分类管理。该行通过纵向分层、横向分群,针对养老客户形成统一动态的客户信息视图,并结合客户职业、资产规模、养老需求等指标因子横向赋分,由支行员工为不同类型的养老客户提供日常维护、咨询顾问、资产配置服务等。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该行围绕养老产业上下游客户,充分发挥金融帮扶作用,全面研发“越美·安居乐”“越美·康养贷”等多种特色贷款产品;同时,积极与当地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等政府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财金助力扩中提低家庭”专属贷款产品,为经营类、就业类、农户类、托底类等各类“扩中”“提低”家庭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支持。三是丰富养老财富产品体系。一方面,该行帮助老年客户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如针对老年人风险偏好低、追求安全感的特点,创新推出客户专属存款产品“共富·安心存”。该产品上线后销量超过11亿元。另一方面,该行帮助中青年客户提前规划储备养老资产,并积极完善理财、保险及贵金属等财富管理业务子类目,做好产品供给侧支持。此外,该行与近20家收益稳健、与客户需求匹配度较高的各类财富业务机构开展合作,持续扩充养老财富管理产品库和服务库。

(二)打造一批特色网点。一是加快“适老化”网点改造。该行通过升格改造、撤并搬迁等方式,实现行政村及社区覆盖率100%,并在全行网点开展硬件设施养老改造和完善,设立厅堂爱心专座、爱心窗口等专区,落实大堂经理专人引导服务,在提升服务效能的同时提优客户体验。二是网点服务功能升级。该行聚合分理处、行政村(社区)、快递服务等资源,升级物理网点功能,联合建立“枫桥式金融服务站”“嵊情驿站”“社区驿站”“快递驿站”等多类型网点;通过业务代办、产品推荐、投资顾问、公益服务等方式,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内涵,打造“足不出村”的便捷金融服务体验。

(三)拓展一批养老场景。一是持续深化“政银”合作场景。该行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组织优势和银行专业优势,以“医银”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打造“医保主题支行”“‘7×24小时’医保特色驿站”等多层级服务网点,为老年客户提供参保登记、家庭共济备案、智慧化药亭服务等十余项业务代办服务,促进高频服务在其网点全覆盖,让老年客户切实享受到高质量、智慧化的“金融+医保”服务。同时,依托“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契机,该行与当地民政局、人社局积极合作,共同推出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养老服务“爱心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行、助洁、助医、助浴、助急“6+N”服务。二是探索养老社区场景建设。聚焦居家养老、社区惠民等核心高频需求,该行对接当地交通、医疗、养老、娱乐、商圈等行业,搭建差异化社区场景;通过融合机构渠道优势,以配套的养老社区服务圈布局老年生活,实现高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样化养老方式供给,将养老客户的增值服务内容外延。

县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

优化对策

(一)聚焦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体系。结合当地人口结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等特征,农商银行要围绕基础保障、理财规划、合理节税、风险控制等全生命周期的养老客户需求,加快产品创新,积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生命周期客群对产品的不同偏好,如针对老年群体偏好稳健、灵活的金融产品需求,在现有储蓄类产品优化组合基础上,持续研发稳健增值、存取灵活的储蓄及投资产品,满足其随时支取以应对医疗、生活等支出,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二)强化基础支撑体系,拓展服务价值维度。农商银行要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牌照资质,加强与保险公司、理财公司、证券公司及养老机构等优质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共赢,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同时,农商银行要积极为养老产业链核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源互补,深度支持老年人“衣、食、住、行、医、文、娱、养”产业发展,拓展养老产业链服务。此外,农商银行要通过信贷、理财、结算、非金融服务等全条线业务,持续向与全生命周期养老相关的制造业、旅游业、医药业、服务业等行业及上下游行业倾斜,如养老社区、健康护理等建设项目以及老年大学等教育培训业务。

(三)提升人员素养,丰富服务渠道。农商银行要不断提升员工“适老化”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重点从客户关系管理、服务优化、市场洞察、养老金融专业知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确保养老金融服务更细致、更安全地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对内,农商银行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业务培训和案例分享,提升包括养老客群全生命周期需求挖掘、服务流程优化、老年客户标准化服务在内的业务水平;对外,开展养老金融知识讲座、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提示、常见智能设备操作教学等多类型活动,为客户提供政策法规解析、养老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老年客户反诈防非宣传等服务。

(作者系浙江嵊州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农商银行如何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