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信系统金融监管数据报送领域,“1104报表”以体系庞大、逻辑复杂、要求严苛成为合规经营的“试金石”。河北省河间市农信联社始终以“服务地方、合规筑基”的经营理念为指引,坚守“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核心原则,依托河北省农信联社对监管数据工作的专项支持,实现报表报送十年“零差错”。这份成绩,既是对数据质量的极致追求,更是河间市农信联社立足县域、深耕“三农”,以精准数据支撑合规经营的生动实践。
“1104报表”的核心是“数据有源可溯”,而贴合河间市农信联社业务实际是精准报送的前提。作为服务河间县域“三农”、小微企业的本土金融机构,该联社的报表数据始终围绕“涉农贷款投放、普惠小微支持、县域经济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展开。为提升效率与精准度,针对河间市农信联社信贷业务集中于粮食种植、特色养殖、小微企业等领域的特点,该联社创新制作了嵌入表内表间校验公式、历史数据对比功能的Excel手工审核模板。模板中特别标注“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差异”“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分类标准”等高频易错点,实现关键指标、通用预警指标自动采集,还能针对性比对不同季度涉农贷款投放趋势、小微贷款不良率变化等重点关注数据,多维度交叉核对。该模板与联社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相互佐证,调阅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减少手工录入误差,更成为报送前的“第一道防线”,让数据从源头就匹配河间市农信联社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需求。
“1104报表”随监管要求与业务发展持续迭代,“变”是常态,而快速适配变化、贴合联社定位,是河间市农信联社保障监管报送合规性的关键。该联社依托“监管政策落地快速响应机制”,构建“跟踪—分析—调整”全流程体系,第一时间关注监管发文,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县域产业”的定位,精准捕捉报表新增、修订方向;对比新旧报表差异时,重点梳理与涉农、小微、普惠金融相关的指标统计口径变化;同步调整手工审核模板、取数逻辑与业务台账,确保工作流程与新要求无缝衔接,保障报送“不脱节、不偏位”。
“防患于未然”是零差错的核心,更是河间市农信联社守住合规底线、保障县域金融服务稳定的重要举措。河间市农信联社结合业务数据“涉农占比高、小微客户多、季节性投放明显”的特点,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校验体系,每月末主动对接河北省联社,参与试报送,结合当月粮食收购贷款投放、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授信等新发生业务,全流程模拟数据录入、报表生成,提前排查“涉农贷款用途分类错误”“小微客户信息漏填”等问题;月末最后一天,联合联社财务会计部、运营管理部开展全面科目清查,重点核对应收应付款中“涉农贷款补贴资金”“小微贷款风险准备金”等科目,确保“3041往来科目”月末余额清零,通过明细账追溯清除数据隐患,让数据真实反映联社服务县域的经营状况。
“1104报表”涉及河间市农信联社财务、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等多部门数据,单靠统计团队难以完成,构建“全员共防”体系是关键。该联社建立“自审(数据报送岗)、交叉复核(部门骨干)、系统审(核心系统校验)、终审(联社分管领导)”四级复核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将复核成效与联社绩效考核挂钩;推行跨部门定期沟通制度,每月初联合信贷、财务等部门召开数据协调会,明确当月“涉农贷款统计范围”“小微客户评级数据要求”等重点,遇争议通过联社“合规联席会议”协商,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专属问题案例库,梳理历年农信系统内同行的错报案例,尤其关注“涉农贷款口径混淆”“县域客户信息统计偏差”等典型问题,按“问题描述—解决方案—预防措施”分类归档,定期组织联社各部门数据联络员学习,让新老员工都能“避坑”,夯实联社整体数据质量基础。
十年“零差错”不是终点,而是河间市农信联社持续夯实监管数据质量、深耕县域金融服务的新起点。“1104报表”工作的本质,是通过数据解读河间市农信联社服务地方的实效、衔接监管要求与联社经营发展。下一步,该联社将继续以专业、细致、创新的态度,迭代工作方法,为河间市农信联社守住合规底线、支持河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监管数据支撑,也为农信系统“1104报表”工作贡献更多“县域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