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大理市正式获颁“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大理在洱海保护与湿地生态修复领域的权威认可,而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进程中,云南大理市农商银行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金融答卷。
该行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跟当地政府保护洱海战略部署,主动承担“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主办行职责,探索金融助力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的联动机制。2023年以来,该行累计为该项目发放贷款5亿元,为洱海流域的保护和修复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项目的实施不仅重塑了自然生态,更深刻融入了居民生活,市民游客在此体验生态之美、乐享健康生活,村民借势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在“绿水青山”间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古生村村民何利成便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他曾随父亲在洱海边打渔,历经禁渔、客栈关停、生态搬迁等挑战。每遇难关,该行始终都是他坚强的后盾,支持他从渔民成功转型为种粮能手,他种植的七彩稻田也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
201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需完成1806户的生态搬迁,建成129公里的生态廊道。
为助力村民顺利安居,该行主动破解“1806”小镇拆迁安置户回购安置房的痛点、堵点,量身打造“洱海保护安居贷”,制作“安居金融产品推荐书”送达每户居民。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洱海保护安居贷”3.33亿元,助力安置户建设幸福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大理旅游热度攀升,该行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旅居产业”这篇大文章,创新推出“苍洱农信文旅贷”,推动文旅产业从“卖产品”“卖风景”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文笔村曾是以打渔、碎石加工为主业的小渔村,如今借洱海保护及文旅产业的东风,已蜕变为有着“大理小镰仓”之称的小众秘境。村民李先生在外打拼多年,梦想打造集咖啡、简餐、旅拍、康养于一体的旅居新模式。该行得知后,为他量身打造融资方案,助其建成文笔村唯一的空中花园——驻足此处,洱海风光尽收眼底,为美丽的洱海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碧波荡漾,山峦叠翠,金融“活水”流淌在苍洱山水间,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图景尽情铺展。截至7月末,该行发放涉文旅产业贷款超20亿元。未来,该行将秉持“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坚定决心,坚决扛起发展绿色金融的使命,执金融之“笔”绘就苍洱之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