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8/pc202508191d1969700c944a27b6fa06255735d630.jpg
当前,随着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知不断加深,内部审计在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发关键。审计质量堪称审计工作的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8/19/039285.html

提升商业银行审前分析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5/8/19 作者 万雪艳

当前,随着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知不断加深,内部审计在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发关键。审计质量堪称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在商业银行内审领域,人力资源有限与审计项目众多的矛盾长期存在,内审人员常面临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挑战,审计效率与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是内审部门的核心目标,而高质量的审前分析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堪称打开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关键“钥匙”。

本文以提升商业银行审前分析质量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审前分析的关键作用与实践路径,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

审前分析的重要性

(一)为顺利实施审计奠定基础。审前分析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前置环节,在审计开展前,能让审计人员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管理情况以及过往审计问题整改情况;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宏观层面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目标,并依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判断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通过审前分析还可以预估审计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进而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为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筑牢基础,争取资源利用的最优值。

(二)增强审计方案的针对性。一份优质的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成功的关键,而审前分析是制订高质量审计方案的基础。通过审前分析,审计人员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审计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审计方案,确定审计关注重点。同时,审前分析还能够帮忙审计人员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使审计方案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更好地指导审计实施。

(三)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审前分析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前识别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如财务舞弊、经营和法律风险等,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基于此,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和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此外,在审前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接触和交流,向其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和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需求和关注点。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减少双方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促进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与协作,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审前分析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对审前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审前分析可有可无,存在重审计实施、轻审前分析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认为情况熟悉,过分依赖以往的审前分析思路和审计方法,导致编制出来的审计实施方案时效性不强。有的审计人员甚至认为无须审前分析,直接开展现场审计,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再补审前分析,这导致审前分析形同虚设,失去了对审计实施方案制订的指导意义。

(二)审前分析不充分。审前分析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收集资料不全面或用时过短,遗漏审计线索。有些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在审前分析时虽然收集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但由于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对数据缺乏敏感性,对数据停留在采集、转换阶段,未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未能及时发现疑点数据,也未深入挖掘线索根源,可能导致实施阶段补充取证或返工,增加现场时间和审计成本。

(三)缺乏统一操作标准。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已经意识到审前分析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前分析流程。随着审计项目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审计人员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开展未涉及过的审计项目时可能会盲目地翻阅资料,抓不住重点,审前分析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大,容易出现遗漏,不能充分预判审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提高审前分析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商业银行要提高审计人员对审前分析的重视程度,明确规定审前分析是审计实施的前置环节,审前分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审计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引导审计人员从思想上认同审前分析的重要性。同时,商业银行要制定审前分析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审前分析指导审计实施质量的评价和考核,定期对审前分析结果进行“回头看”,评价审前分析对审计方案制订、审计实施的指导作用,分析重大问题未在审前分析中发现的原因,完善方式方法,逐步实现审前分析对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促进作用。

(二)做实审前分析。选取多种审前分析方式,运用网上查询、多方调查了解、分析现有资料等手段,收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业务数据;通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模式、内控制度、财务收支等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同时,根据分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和综合评价,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及问题线索,选准审计切入点,以便精准“画像”并确定审计重点,为下一步有针对性、高质量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夯实基础。此外,要保证审前分析的时间,审计人员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审前分析工作,灵活运用审计程序,确保充分完成审前分析工作。

(三)统一操作标准。审前分析需要形成统一的操作标准,明确审前分析的范围、步骤、方式、方法等,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实施审前分析;同时,要同步建立质量考核责任制,将审前分析质量纳入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对审前分析的重视程度。当然,操作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要定期返检、优化完善审前分析的流程,不断提高审前分析对审计实施的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农商银行)

上一条:“五要五不”领航 培育特色文化
下一条: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