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地处北纬26度,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集中且干湿季分明,为石榴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7年,“会理石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5年入选首批“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截至目前,会理市石榴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年产量7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产品出口至全球30余个国家。
榴花灼灼红胜火
金融“活水”情谊浓
在四川省会理市彰冠镇富乐村十组的青山翠谷间,漫山遍野的石榴树缀满红果,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农家别墅掩映其中。身处唯美的山水画卷中,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风吹黄沙满天飞,仰天长叹榴何为”的景象。富乐村十组的石榴种植历史悠久,从青皮粉籽石榴到突尼斯软籽石榴的迭代升级,从2015年年产值1560万元到2024年3220万元的跨越发展,背后既有村书记万兴华带领75户村民十年磨一剑的奋斗,更有凉山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的浇灌。
石榴产业作为富乐村十组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始终面临着三大困局:老品种(产量低、价格低)占比高、裂果率高(约25%)、农户“各自为战”。全组2850亩石榴园年产值仅1560万元。万兴华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石榴果变成“黄金果”,就必须更新换代,于是提出了“要致富,先锯树”的种植思路。但是,当地大多数农户担心新品种价格不稳定、嫁接新品种后3年内无收入。农户的顾虑给了万兴华当头一棒,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率先锯掉自家老树,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试验套内膜袋技术。但改良品种需3年挂果期,技术推广更需要资金。关键时刻,凉山农商银行送来了金融“及时雨”——10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了万兴华的燃眉之急 。
整村授信解民忧
小额农贷化千愁
凉山农商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为万兴华撑过3年挂果期的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他的石榴卖出了好价钱,产值实现翻倍,农户们纷纷向他学习,富乐村由此开启了石榴品种更新换代的新时代。时值凉山农商银行开展第一轮整村授信活动,该行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级授信、投放信贷资金。2018年,凉山农商银行累计向富乐村十组的75户农户授信930万元,投放信贷资金511.5万元,为当地石榴品种改良注入了“强心针”与“营养液”。
“资金+技术”两项服务
果农与银行双向奔赴
凉山农商银行不仅通过信贷资金投放助力农户改良石榴品种、扩大种植规模,还邀请农业农村局专家下乡进村为果农讲市场、教技术。在万兴华的带领下,果农开始推广套内膜袋技术,将裂果率压至最低并且错开了石榴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亩均增收超3000元;建立统一品控体系,石榴优果率从65%跃至92%,收购价每斤提高1.2元。在凉山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该村开始建设冷藏库,同时帮助农户积极联系收购商,带领农户前往全国各地大型水果市场调研考察,打通了“会理石榴”的直销通道。
在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支持的同时,凉山农商银行还依托自身科技优势,为果农打造了“惠生活”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打造集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于一身的“惠支付”聚合收款码,让果农收款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今年7月,在第三轮整村授信活动中,凉山农商银行将万兴华的授信额度从2015年的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8万元,对富乐村十组农户的授信也从2015年的66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250万元。从2015年至今,凉山农商银行累计向富乐村十组农户投放信贷资金1.45亿元。
小山村成就大发展
农商银行贡献新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富乐村十组的十年变化,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生动缩影,也是凉山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业产业的具体实践。
在会理这片被金融“活水”滋养的热土上,每一棵石榴树都在讲述着奋斗的故事,璀璨耀眼的“石榴花”,正绽放出新时代最美的色彩。2024年,会理市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达77.4万吨,产值高达63.34亿元,果农收入达43.34亿元。2015年至今,凉山农商银行会理支行累计向全市农户投放信贷资金245.6亿元,其中向返乡创业者、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53万笔、金额43.01亿元。截至7月末,该支行个人贷款余额52.06亿元,较年初净增6.24亿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为凉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