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农信机构作为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基层党支部作为农信机构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信机构的服务效能与发展质量。然而,当前部分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仍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如何打破这一困境,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成为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融有“道”
(一)理念之道。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要求,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互动”理念,紧密围绕业务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以党建引领业务任务高效落实,以业务实绩检验党建成效。
(二)目标之道。要将业务目标与党建目标深度融合,推动党支部聚焦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精准发力,农信机构锚定何种发展目标,基层党支部就要全力攻坚。
(三)身份之道。农信机构的党支部书记须时刻牢记“双重身份”,带头宣传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本单位各项任务;党员要争当优秀的执行者、甘做吃苦的“老黄牛”,成为群众贴心人、勇当职工表率。
融有“器”
(一)考核“利器”。农信机构党建考核不应仅依据规定动作完成情况,还必须与业务指标考核紧密结合。例如,对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模式,有效推动存贷款增长、扩大客户覆盖、加速不良贷款清收等业务数据提升,可在党建考核中予以加分;党员在业务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赢得员工和群众赞誉,可作为其评优晋升的重要参考;同时,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个人成长与业务发展深度关联,实现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共进。
(二)服务“妙器”。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要着力构建“机关服务基层、领导服务员工、后台服务前台、全系统服务客户”的大服务格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和党员评优的重要指标,对涉及党员的客户投诉实行党支部和党员“一票否决”制,切实树牢“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并强化“向党员看齐”的标杆意识,绝不能将做“农村金融主力军”停留在口号和表面,必须将农信机构的工作目标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三)营销“神器”。一是“党建+政务”。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要以基层网点为阵地,主动引入当地政府及社区服务中心资源,精心打造集政务、金融、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通过组织、阵地、服务“三联共建”,高效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同时,深化政务联建,与政府、社区在资金归集、信用工程建设、不良贷款化解、社保卡开立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政府、群众、银行三方共赢。二是“党建+司法”。要聚焦“党建阵地共建、主题党日联办、优势资源共享、诚信环境共育”四大领域,与当地政法系统开展共建;以基层网点为阵地引入司法调解机制,借助司法系统的专业权威优势,有效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效能;同时,发挥农信机构网点覆盖广、客群基础深的优势,协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全面增强公众金融素养。三是“党建+商圈”。农信机构基层党支部要与当地商会、商圈党支部党建工作联动,推动商会治理与商圈互动,在解决商户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存贷款双增,进一步深化“银企”联系。四是“党建+网格”。要推动基层党支部党员以“金融服务网格员”“基层治理助理员”“群众服务办事员”三重身份融入基层社区和村支“两委”。其不仅协助社区常规工作,更要肩负为社区群众、村民“建档立卡、评级授信”的职责;既是社区和村支“两委”的得力帮手,也是金融工作的践行者;真正把金融服务下沉至居民小区、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
融有“效”
为切实达成党建与业务在考核、服务、营销等关键层面的深度且有效融合,经实践与探索发现,农信机构基层党组织具备三方面显著优势。
(一)阵地优势。农信机构具备一项极为突出的优势,即网点覆盖范围广泛、布局十分密集。与此同时,其基层党组织在当前金融机构体系中也呈现出显著特点,拥有最广的辐射范围以及最多的党员数量。为充分发挥农信机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需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高效联动;一方面,联合地方政府及社区共建“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把当地政府面向群众的服务功能延伸至营业网点,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深化党建交流合作,提升服务能级;另一方面,协同当地政府、社区及村委会,派驻“金融网格员”融入基层工作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下沉至社区与农村一线,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独特优势。农信机构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庞大的农村客户群体。客户与农信机构联系紧密,借助“党建+”模式,农信机构可联合当地政府和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覆盖范围。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机构及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信机构实现其工作目标。在此背景下,若双方能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探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路径和载体,便能实现“利他”与“双赢”的目标。比如,与地方政府机构、商业圈层携手共建“党建+”项目或党建联盟,并基于双方背后的客户资源,推动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
(三)地位优势。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金纽带”,农信机构始终秉持“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的立社之本。基于此,农信机构应充分释放这一独特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具体而言,农信机构可与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自身“乡村全面振兴主办银行”的地位;从支持企业融资、助力农户生产,到拓展结算与社保卡服务、推进城乡信用工程建设,全方位构建起系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