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南东部最大的渔港,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已历经千年风雨。它是距离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渔民世世代代在此驾船出海、向海谋生。与其他渔港不同,潭门渔民秉持着独特的生态潜捕传统技艺。他们潜入海底搭建围网拦截鱼群,再用抄网精准捕捞,既不会过度伤害鱼群,又能很好地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大海养育了潭门人,我们更要守护好它。”老船长卢全炳向该支行客户经理说明个人金融需求时,坚定地说道。
今年5月1日起,南海进入长达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500多艘渔船陆续返回港口停泊,渔民们的生计也随之进入“空窗期”。休渔期伊始,海南农商银行琼海支行的客户经理深入潭门渔港,“一户一策”开展金融需求调研。“渔船归港、渔民上岸、渔网入库,但生活不能停滞。”该支行迅速推出针对性方案:推出“休渔转产贷”,专项支持渔民参与近海围场养殖、休闲渔业等项目;以“渔船升级贷”助力渔民利用休渔期更新环保设备。截至5月底,仅该支行辖内潭门支行已向潭门渔民发放贷款50笔、总金额突破1700万元,贷款利率比普通经营性贷款低1.15个百分点。
目前,海南农商银行琼海支行对在潭门渔业协会登记的68艘渔船主全部完成授信,累计投放贷款1.8亿元,全力支持其更新渔船设备、拓展业务。从深海捕捞到耕海牧渔,该支行客户经理团队用三个月时间走访了潭门镇辖内612户渔民家庭,为每户量身定制金融方案。
夕阳西下,潭门渔港展现新景象。渔民们结束网箱养殖工作,驾驶休闲渔船接待游客体验“渔家乐”。渔港码头边,新建的鱼货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冷链物流车准备就绪。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这座传统渔港正从捕捞基地,向集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