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北疆的辽阔草原正昂首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内蒙古农商银行系统发起的“全面走访”,犹如一场覆盖八千里边关的“金融春雨”,正精准滴灌着农牧区与城镇社区。
自今年4月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农商银行以标准化流程重塑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累计走访农牧户超77万户,将金融“活水”精准注入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截至6月末,该行农牧户贷款余额1729亿元,较年初增加94亿元;贷款户数91万户,较年初增加3.4万户。
“全面走访”结硕果
走进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可以看到该村的道路两旁有大片的苹果园。“金秋十月,这里将结满硕果,期待着你们前来采摘品尝。”白银江对前来走访的内蒙古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说道。
2004年,37岁的白银江开始担任柳树营子村村支书,并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村子里平地少、山地多,种植一般的农作物效益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和村干部共同研究起了如何科学种植苹果树。2007年,他带领几户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得知这一情况后,宁城县农信联社小城子信用社(现内蒙古宁城农商银行小城子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与白银江对接,通过发放贷款,支持该合作社的苹果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多年的努力下,现如今宁城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超过16万吨,产值超8亿元。
为了帮助更多果农储存和销售苹果,白银江开始筹建冷库,但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得知这一情况后,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的工作人员积极上门对接,为其提供了500万元授信,及时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为了提升苹果附加值,白银江计划带领村民进行苹果深加工项目建设,预计还有资金需求。对此,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肯定会大力支持,希望深加工项目建设能够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促进当地苹果产业优化升级。
金融“活水”滴灌设施农业
2016年,彼时还在经营饭店的李文鹏敏锐洞察到蔬菜种植产业的广阔前景,随即着手流转土地,计划投资800余万元建设40多个蔬菜大棚。得知他建设蔬菜大棚出现资金缺口,内蒙古宁城农商银行瓦房分理处的工作人员积极上门对接,为其提供了7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保障了其投资建设的40多个蔬菜大棚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现如今,李文鹏经营着24个自有大棚,其他大棚则出租给当地农户。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宁城县衍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及中药材种植产业。近期,内蒙古宁城农商银行瓦房分理处开展农牧户“全面走访”,经过实地调研与综合评估,将李文鹏的授信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了200万元,让他可以在购买种苗、农资时获得足额的信贷资金支持,增强了发展种植项目、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近年来,内蒙古宁城农商银行瓦房分理处对蔬菜种植业的贷款支持超1.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设施农业发展。
1490万元授信破饲料困局
近年来,宁城县的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了52万头,部分养殖户在购买饲料时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在关键时刻,内蒙古农商银行八里罕支行将养殖场的授信额度提高至1490万元,帮我们解决了饲料购买难题,让我们在市场低迷期坚定了信心,坚持到了今年行情好转的时候。”宁城县绿草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学健提起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深有感触。
近年来,该合作社投入上千万元建设新的牛舍,饲养场地可容纳9000头肉牛。经过多年实践,于学健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养殖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肉牛增重1000斤只需要10个月左右,比原来的育肥周期节省了两个月时间。”他表示。
近日,内蒙古农商银行八里罕支行行长崔海利走访宁城县绿草地养殖专业合作社,对该合作社摸索出的养牛方案表示支持。“农商银行多年来的金融服务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真是我们的‘伙伴银行’。”于学健说道。
实行“五步工作法”实现“四个转变”
今年3月,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坚决落实、全力推进农牧户“全面走访”,依托“总行+支行+村组社区”联动,做实“前期准备、集中采集、交叉验证、集体评议、抽样验收”五步工作法,打造流程透明、操作阳光的信贷服务模式,为城乡百姓提供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金融服务。
历经50个昼夜,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累计走访辖内行政村142个,走访农牧户5.79万户;完成集中评议行政村108个,评议户数2.69万户,集中评议授信总额77.78亿元,户均授信金额29.14万元;已完成签约户数2784户,签约金额16.59亿元,用信金额5.82亿元,贷款余额较走访前增加6.21亿元。
宁城支行党委书记姜玉明指出,“五步工作法”使宁城支行实现了“四个转变”:授信理念由客户需求向评级授信转变;服务模式由“坐门等客”向上门服务转变;经营思路由放贷款向“做市场”转变;发展方向由单一经营向多维融合转变,切实满足了当地农牧户的金融需求。
9个村1.5万农户的“厚册子经济学”
2022年5月,一场“农牧户大走访”活动在赤峰市松山区推进。松山农商银行王家店支行集中三个月时间对辖内9个行政村的1.5万户村民进行全面摸排走访,将采集的客户信息集成册子并形成电子表单,存档后用于后续开展金融服务。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松山农商银行在“农牧户大走访”活动中建立的客户信息册仍旧持续发挥着作用。
在张卜郎沟村的一处院落里,47岁的李怀强正在检查704旋耕机。按照他的计划,今年80余亩的土地,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和高粱三种农作物。
2022年,松山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采集了李怀强的信息,他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软信息”被记录在了册子里。到了2023年的春耕时节,李怀强购买种子、化肥、薄膜等农资的资金出现了缺口,松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迅速上门对接,根据前一年形成的信息底册,为李怀强发放了5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李怀强得以顺利种植玉米、高粱和谷子等农作物,一年的净收入超过了4万元。现如今,80亩土地的产出以及在附近做零工的收入,让李怀强可以养育两个孩子,抚养家中70多岁的老母亲,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变得好起来。
下一步,内蒙古农商银行将继续扎根北疆热土,永葆服务本色,力求在普惠覆盖面、贷款可得性、服务便捷度、风险防控力上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让北疆人民满意的现代化边疆金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