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7/pc20250715bcca96d56c294719ba7e845d13221cb7.jpg
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解放生产力。通过改革,金融机构可以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内耗和摩擦,让管理系统更加顺畅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7/15/038577.html

农金微评

农信改革要利于发展

2025/7/15 作者 徐道红

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解放生产力。通过改革,金融机构可以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内耗和摩擦,让管理系统更加顺畅,提高决策效率,激发市场及机构内部活力,减少成本支出,促进事业发展。

要实现改革目标,改革工作必须对原有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优点、缺点进行全面分析,并将优点保留下来。近期,笔者和多家已完成形式上改革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沟通中发现,在此次农信改革中,大多数省份推行的是“集权制”,对人事管理权、财务审批权甚至普通员工的外出学习权均实行集中管理,导致原本农商银行决策链短、反应迅速等生存与发展法宝已荡然无存,严重影响了基层金融机构的创新积极性及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改革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科学界定“集什么权”和“放什么权”。在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如大额信贷、跨区域业务、创新业务),金融机构需要集中决策、统一标准和严格把关,确保系统性安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给予基层行一定的自主权,精准下放与本地市场紧密相关的经营权、定价权、产品创新权,要赋予基层行更多本地化服务策略、人事管理、员工物质与精神奖励权,充分调动基层行的服务创新性和工作积极性。

进入深水区的农信改革,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避责文化, 精简冗余环节,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信息透明、权责匹配和效率协同问题,正确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辩证关系。真正成功的改革,不仅在于对未来蓝图的顶层设计,更在于能否穿透层层阻碍,在基层实践中落地生根,让解放出来的生产力真正服务于发展目标。否则,再好的改革初衷,也只能在“草台班子”和“甩锅大会”中化为泡影。

上一条:武义农商银行“金融+政务”破局 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下一条:遂川农商银行点燃“红色引擎” 党建融入产业链 精耕细作育“金叶”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