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乡农商银行峡口支行骆家坝分理处营业厅的钢化玻璃被擦得锃亮,柜员李晶晶把工牌端端正正地别在左胸前。她下意识地抚平衣领,指尖掠过袖口时,注意到那里已经微微发亮。
入职3年,当初生涩的动作早已变得流畅,但“3秒检查”的习惯却一直没丢。那是刚上岗时师父反复叮嘱的,如今已成了她的肌肉记忆。点钞、录入、核对,她的动作干净利落,却仍带着新人特有的那份谨慎,每一笔业务都像第一次办理时那样慎重。
支行周例会上,运营主管又在强调上月的差错案例。散会后,柜员李晶晶立即翻开那本“错题”笔记本,工整地记录下新通报的案例。这本已经有些卷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载着近百条业务要点。翻开笔记本,左侧记录着诸如“2021年12月9日,王姐累计大额取现未留存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等具体案例,右侧则对应标注着制度依据和规范操作流程。通过这种“案例+制度”的对照方式,李晶晶将抽象的规章制度转化为直观的场景化操作指南。正是凭着这份用心,让她在月办理1425笔业务的情况下,仍取得了“零差错”的优异成绩。
今年3月那天下着冷雨,一位中年男人把存单按在玻璃上,声音颤抖:“同志,这钱今天能取出来吗?我爸住院等着缴费……”这张2011年开的存单,开户人身份证号码还是旧身份证的,而老人现在的身份证信息早已变更。李晶晶接过存单时,注意到被泪水打湿的存单字迹模糊。她反复核对每一处细节,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取出看病钱。
她马上行动起来,跟同事默契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迅速为客户开辟一条“绿色通道”高效办理业务。当看客户笑着攥着取出的钱冲出门时,李晶晶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2024年拦住的那笔诈骗款,李晶晶现在仍记得特别清楚。夫妻俩说要给儿子交“消防员报名费”,但一直说不清具体单位。她多问了3句话:“对方你们认不认识?”“缴费账户是什么性质?”“有没有官方通知?”
当丈夫支支吾吾说“钱交了才通知呢”时,她心里就有数了。后来查实,所谓“消防支队主任”根本就是骗子冒充的。现在这对夫妻来办业务,总要特意找她的窗口。
下午班后轧账时,李晶晶习惯性地把凭证再翻看一遍。工位前贴着的便签纸微微泛黄,上面是她刚入行时写的话:“办业务不是过流水,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玻璃窗外,最后一名客户正走出营业厅。她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开始清点尾箱现金。点钞机哗哗的声响中,又一天平凡的工作落下帷幕。那每次多出的“3秒”,是她责任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