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5/5/pc20250520f1bdbbe27d2942d7aff5eb610bc48e46.jpg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聚焦实体经济所需,以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探索出一条“稳中提质、稳中谋进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5-05/20/037629.html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多向发力 稳中提质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5/20 作者 赵凯蒙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聚焦实体经济所需,以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探索出一条“稳中提质、稳中谋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交出一份韧性十足的成绩单。

财务数据显示,天津滨海农商银行2024年末实现营业收入39.83亿元,净利润6.10亿元;其中资产总额2875.45亿元,比2023年末增加257.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286.40亿元,比2023年末增加224.02亿元。

质量效益再提升

2024年,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在LPR持续下行、同业竞争加剧等情况下,天津滨海农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在兼顾质量的同时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资产端、负债端和管理端“三端”,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实现增收、降本、提质协同联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83亿元,同比增长19.24%;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9.98%。从存贷款数据来看,该行在202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706.07亿元,比2023年末增加285.6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286.4亿元,比2023年末增加224.02亿元。

2024年,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准确把握“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鲜明导向,遵循经济规律、立足客观实际,算好效益大账、质量实账、增收明账、成本细账,促使高质量发展得以扎实推进。

此外,该行按照更加精益、准确、细致、务实的要求,持续优化内部管理;聚焦资产负债管理、高频动态监测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变化,作出前瞻性安排部署,实现“量、本、利”平衡和“短、中、长”期兼顾。

同步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信息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达3000.22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124.76亿元。

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果凸显

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全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绿色金融上,该行结合天津市发展规划,以绿色金融精准赋能乡村旅游,助力津南区落地首笔“农文旅”担保项目,并陆续荣获“2024农商行ESG综合表现TOP20榜单”“2024银行业ESG典范案例”等奖项。截至2024年末,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75.67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2.53亿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单列普惠小微、普惠涉农信贷计划,加大指标考核力度,设立专项奖励,丰富产品体系,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落细。2024年,该行累计向“推荐清单”内企业投放贷款7.62亿元,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3年下降34BP。

在养老金融方面,该行牵头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与保障学会养老金融专业委员会,制定养老金融领域授信支持措施,丰富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供给;同时,建立“适老化”服务示范支行,以点带面持续健全厅堂“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字金融转型方面,该行以数字产品、数字风控、数字渠道运营为核心,全方位提升“高质量支撑业务开展、高效能支持业务创新、高标准支撑管理决策”的能力,推动新一代分布式架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和“金融私有云”IT架构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

2024年以来,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末,天津滨海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17.30亿元,比2023年末增长8.14亿元。

具体来看,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全力满足“强粮保供”需求,积极对接包括“种业振兴”在内的相关行动,围绕春耕备耕、秋收冬藏、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主动对接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食品集团、津南小站稻等一批涉粮企业和产业链农户优先发展。

该行围绕小站稻、蔬菜、水产等农业产业链,加大对辖内特色涉农产业的调查走访力度,全力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已累计为知名农产品相关企业投放贷款3.29亿元,为127个村完成整村授信。

该行积极推广农家院“乡村旅游贷”特色产品,2024年累计发放“乡村旅游贷”55笔、金额6250万元;累计为6个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发放贷款1.40亿元。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图片新闻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