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信的大庭院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平凡而辛苦的岗位上,内心深处流淌的是对这份职业最深沉的执着。三代农信人,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见证历史的一代农信人
我叫郑兴法,生于1946年,是见证历史的第一代农信人。我见证了农行共管到人行代管,从遍地信用站到县级农信联社的成立,再到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
刚参加工作时的我,跑的是最基层的农信前沿。那时的农村,公粮兑付、工分兑换、蚕茧采收,都有我们的身影。那时的我们,白天与农户一起下地,也一起“滚过”大通铺,为群众筹集肥料款和生活必备物资。山山角角,“二八”自行车的铃声,就是农信人在百姓心中最美的声音。
而如今,看着村口的助农终端、“丰收便利店”,新一代的农信人依然有一颗不变的为农心,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立足的根是农村,基础是农户。
尽管农信的路很长,但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歇。
亲历迭代的第二代农信人
我叫郑晓女,34年前,投身农信;时光飞逝,34年后,青丝有白发,感慨匆匆年华,栉风沐雨。
回想过往,致敬过去奋斗的自己。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一批又一批新员工入职,一批又一批的老同志退休,人员更替、循环往复,每年都有精彩的开始,也有光荣的结束。同时,也感怀努力的“后浪”,希望如我们一样坚守初心、追逐梦想,让青春之花尽情绽放;希望不要吝惜自己的汗水,因为,每一颗种子被播撒进土壤时,都带着开花的梦想,只要有付出,汗水便会凝结成璀璨的“勋章”;希望在最美好的年华,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初入职场,可能没有感受到诗和远方,但请不要让一时的情绪模糊了奋斗的底色。
要坚信,只要把根基扎牢,顽强生长,即使芳华不再,但过程总会绚丽。
奋斗蝶变的第三代农信人
我叫郑家立,生于1994年,是从小在农信大院里长大的“小农金”。我感知,一份职业的最顶端,是将其做成一份事业的最执着。
成长不易,懂得更难。从初期的紧张慌乱到顺利操作各项业务,回顾这段时光,曾有过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忧郁和彷徨,也有过工作和生活的失落和苦闷。难忘在无助时,同事们伸出的援手,传递的温暖;难忘在病痛缠身时,同事们关切的问候,如沐春风;难忘在工作陷入困境时,领导的鼓励与信任,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几年间,辗转多个岗位,从柜面一线到信贷一线,每一步都凝结着汗水与努力。
壁立千仞,事在人为。几年间,从整村授信到“村村普惠”,我们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首破“市民卡”跨行换卡壁垒,打破县域财政集中支付的壁垒,拿到了部分业务的准入权;潜心民生小事,紧盯“四大客群”,在敢打敢拼中试出了一条新路;采用“亮标竞报”的OKR考核和抗衡力、合格客户等创新考核,具备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倾心未来,追梦依旧。站在改革发展的交汇点上,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和挑战。但我坚信,只有不畏困难,才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繁花似锦,都应该将个人的梦想与发展紧密相连,用点滴微光汇聚照亮前行之路。风雨兼程,梦想依旧,在这羁绊与成长的十年,誓做普惠甘霖的“追梦人”。
星光不止,风雨不停;愿一切安好,遇见正好。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