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4/5/pc20240508542c1e553dd744bbaf0c392139145b85.jpg
“今年年初,保险公司向我推荐了一款气象指数保险,不用传统定损模式,如果降温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得到赔偿。关键是保险公司通过衍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4-05/08/030990.html

“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模式具有可持续性 ——大商所在京举办温度指数应用项目宣导班

2024/5/8 本报记者 霍云鹏

“今年年初,保险公司向我推荐了一款气象指数保险,不用传统定损模式,如果降温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得到赔偿。关键是保险公司通过衍生品又转移了风险,因此这款产品的保费能更低一些,我觉得这种模式特别好,就尝试投保了一些。”日前,北京市平谷区的大桃种植户老范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投保气象指数保险,是因为之前他每年都会为其种植的大桃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以转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去年的异常天气变化还是让他承受较大损失。“去年4月中上旬,我们这里平均气温达到19摄氏度,桃花盛开、桃树长势良好,没想到到了下旬气温突然降了下来,导致最终产量减少了一半,虽然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几十万元的赔付,但是最终的损失还是达到100多万元。”老范向记者说道。

老范口中的这一气象指数保险的背后,便是今年3月底刚刚落地北京市平谷区的我国首个“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试点项目。

为在更大范围内服务更多存在天气风险管理需求的经营主体,更好实现气象与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近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主办,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期货)、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协办的温度指数应用项目宣导班在京举办。

“气象×金融”再添

助农新场景

记者在宣导班上了解到,“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近两年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2023年以来,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已开展了5个挂钩温度指数的商业应用试点项目。通过一批试点项目,参与机构逐步探索出天气指数及其衍生品服务实体产业的路径,为产业经营主体应对高温减产、寒潮冻害等天气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的“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试点项目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中的北京站日平均温度指数为标的。在保险期间内,该指数一旦下跌触及触发值,被保险人即可锁定约定的赔付金额。具体操作中,被保险人向太保产险购买寒潮指数保险,太保产险通过场外衍生品的方式将赔付风险转移给建信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建信商贸),建信商贸与一家资产管理机构作为交易对手将风险再次进行转移。

据太保产险副总经理、太安农险研究院院长宋建国介绍,太保产险和建信期货合作,积极应用“中央气象台—大商所天气指数”,针对北京市平谷区的桃树,提供寒潮事故风险保障,并进行天气指数场外衍生品风险对冲,将“保险+期货”创新模式适用范围扩展至桃树这一非期货品种。“从市场价格风险扩展至气象风险,这是国内农业风险管理领域又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保险机构与期货机构合作服务实体经济新的有益实践。”宋建国认为。

建信期货党委副书记、总裁葛文杰以“三个创新”评价试点项目,一是标的的创新,基于非上市期货品种的温度指数进行衍生产品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二是覆盖农产品品种的创新,针对桃子这一经济作物,以新模式服务新品种,将温度波动与产量合理结合,实现对桃农所面临的天气风险的有效赔付,也对后续服务更多领域有借鉴意义。三是对冲模式的创新,在没有标准化场内市场的情况下,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寻找第三方投资机构进行风险转移,将为未来试点推广提供参考。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指出,我国是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高达3300多亿元。加快发展金融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新赛道,尽快形成气象服务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和行业需求。温度指数及其衍生品业务模式的应用,将为气象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期待更多的成果能够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衍生品在一般性天气

风险转移中具有独特作用

在宣导班上,各领域专家结合各方在项目运作实施中的经验及平时工作中面临的市场需求,对项目模式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特别是对于衍生品在天气风险转移中的独特作用,与会专家认为相较传统保险工具,衍生品为一般性天气风险的转移提供了利益相容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商业可持续性。

在太保产险“三农”创新研发中心经理刘易看来,“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使得“靠天吃饭”的企业和农户由天气风险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天气风险的主动管理者,将适用品种从有限的期货品种扩展到受气象波动影响的众多非期货品种,有效契合农户最迫切的一般天气风险保障需求。同时,作为创新型“再保险”途径,也为保险公司气象风险的转移提供了新思路。

在该项目的温度指数场外衍生品设计中,建信商贸采用了每日观察看跌期权,当保险期间任何一天标的下跌至触发值时,即可锁定对于投保人的赔付金额。建信商贸衍生品部联席总经理金士星认为,巨灾保险产品比较适用于应对低频度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而针对高频度、一般性的气象风险,使用挂钩天气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则更具成本优势,气温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正是其中一个典型场景。除了此次项目中使用的产品结构外,各种定制化的天气指数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将能够在未来适用于更多行业、期限和风险场景的需要。此外,未来温度指数期货如果能够上市,交易对手更多,风险对冲和管理的效率还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记者在会上还了解到,与此前将对天气风险偏好相反的主体作为风险转移对象有所不同,本次“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产品在后端还创新地引入资产管理机构作为风险承接主体参与。“天气变化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衍生品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通过交易对手机制将他们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对冲和利益补偿。而与传统资产收益表现低相关的另类投资则又能够为资产管理计划带来独特的收益结构,提升投资资产组合的稳定性,这也是资产管理机构虽然自身不会受到天气变化影响,但也愿意选择天气衍生品作为投资标的的主要原因。”金士星表示。

对此,参加宣导班的投资机构代表也表示,研究发现天气变化同资产价值变化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将天气衍生品这种另类投资纳入已有资产组合中,能够显著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率,并形成独特的收益结构,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再结合具有不同天气风险偏好主体的风险管理需求,就为“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模式的扩大提供了可持续性的市场基础。

温度指数及天气

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此外,与会专家还围绕工农业生产主体面临的天气风险特点、天气指数保险发展情况及其完善方向、拓宽“天气指数保险+衍生品”模式应用范围等主题展开了探讨,并就深化气象与金融合作、加强气象要素变化同经济产出关系分析、加快上市场内天气衍生品等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们表示,“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为我国天气风险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项目应用试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做好项目推广、推动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成为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有关“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要求、强化气象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的重要支点,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之策,有效提升实体经济抵御天气风险的韧性。

据大商所相关专家介绍,事实上,国际天气衍生品市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天气指数保险基本上同时诞生,从发展规律来看,是由场外需求先行随即发展至场内的。1997年,美国两家能源公司签订了全球首个场外天气互换,随后在1999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率先将天气衍生品引入场内进行交易。目前,国际市场已呈现出天气衍生品和天气保险指数保险互促共进的良好生态,形成了包括保险、巨灾债券、天气衍生品的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实体经营主体和保险机构已经成为参与的主要力量。

在我国,天气衍生品的探索实践已拉开序幕,也期待着未来天气衍生品市场及其相关产品应用模式能够为产业界、金融界带来更大的惊喜。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中信建投期货助力隰县 打通“产业路”畅通“致富路”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