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4/3/pc202403088fb6bdf15f7042fca41d7d9ca4db8e92.jpg
2023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4-03/06/029836.html

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大商所多方协同发力共助农民增收

2024/3/6 本报记者 霍云鹏

2023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联农带农成了新一年度“三农”工作的关键词。多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积极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充分调动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积极性,大胆探索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保险+期货”等方式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00余家、支持农户超180万户,推动形成了多方协同发力,共促农民稳收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4年,大商所推动黑龙江部分农户与企业合作尝试“先卖后种”、实现增收的故事在“黑土地”上传为佳话。当年,国际大豆价格在春季创下15年新高后一路走低,东北产区大豆价格也从高点的约1.7元/斤跌至约1.2元/斤。而在大商所的呼吁下,一些东北豆农在春耕时即依托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以高价卖出大豆期货合约,并在秋收后参与交割或以低价平仓,相比大豆收获后通过现货市场出售,每斤多赚了0.5元,有效避免了“豆贱伤农”、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5年,大商所以“先卖后种”为基础,着手实施免费培训、送期货信息下乡、推广“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的“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旨在增强农民市场意识、促进粮食生产组织化,为农民搭建起与现代市场联系的桥梁。渐渐的一些农民也开始通过成立公司、协会等形式发展规模化生产,在期货公司的协作下,参与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不仅稳定了种植利润,同时也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当地粮食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5年,大商所结合多年来在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首创农民对接保险、保险对接期货的“保险+期货”模式,开辟了金融业联合助农的新路径,之后又通过在后端引入基差收购、扩大试点覆盖范围等方式不断提升对农民的保障程度。2023年,聚焦“春耕融资难”和“秋收售粮难”问题,大商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系统性引入商业银行和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保险+期货”升级版——“银期保”应运而生。据业内人士表示,“银期保”打通了粮食种、收、卖各环节,将收益保障扩展至整个经营周期,形成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保险保障种植收入、期货转移价格风险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真正实现了“种粮有资金、产粮有人收、减收有人赔”。据初步统计,8个“银期保”项目共服务规模化种植主体22个,覆盖种植面积33.24万亩,涉及保费1942万元、贷款数额6678万元,预计赔付率达140%。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荒集团)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联农带农工作,积极发挥自身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通过组织农户成立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农业服务,同时也主动利用“保险+期货”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参与“银期保”项目的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苑庆伟告诉记者:“对农民来说,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在带来高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资金需求。有了‘银期保’,前期银行为我们农户提供了100多万元的贷款额度,保障了种地的资金问题;龙头企业还与我们提前签订了销售订单,解决了粮食销售的问题。在往年种植收入保险的基础上,前前后后农民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保护。”

负责八五五农场项目大豆收购的黑龙江省满昌粮油加工有限公司经理邵鹏认为这个模式对企业、农户均大有裨益。“现在消费者对‘吃得好’越来越看重,我们的下游客户也对产品品质有着较高要求。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提前锁定了优质的大豆粮源,为下一步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给农民一个售粮后二次点价的机会,即使后期价格上涨,农户仍然有机会享受到上涨的收益,可以说是双方共赢的好事。”

利用“保险+期货”在成本账和收入账中找到增收稳收答案的,还有很多养殖合作社。作为地方政府最为重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保险+期货”应用领域,饲料养殖类项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养殖户管理采购端饲料价格上涨,以及销售端生猪、鸡蛋价格下跌风险的重要选择,也是各地方政府财政和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支持的重点领域。仅2023年,大商所通过“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累计支持合作社和养殖企业226家、带动养殖户6293户次,助力从事养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增收。

除了直接服务于农民稳收增收,大商所还聚焦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发动产融基地“上一课、拉一把、带一程”,推动上下游企业稳健发展,产业链整体“稳链”“强链”。记者了解到,仅2023年,69家农产品产融基地举办各类市场培育活动107场,覆盖企业4000余家次、参加活动人员近万人次,既促进了上下游涉农企业学好、用好期货、期权等工具实现稳健经营,也使得一批收粮企业能够将保底价位、二次点价等条款写入收购合同,从而间接起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据统计,2023年,大商所12个农产品期货和6个农产品期权品种合计年度成交超13亿手、日均持仓超800万手,市场保持稳健运行,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有效承接了涉农主体市场风险,产业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为服务“三农”夯实了市场基础。

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唐启军看来,建成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不仅仅是黑龙江,也是我国其他有条件地区重要的农业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一人一亩三分地”模式存在诸多局限,必须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代化生产经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在这一过程中,“资金从哪来、风险谁来担、产品卖给谁”等农民自身难以应对的问题会接踵而至,建立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携手助农的新机制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和农产品‘卖得上价、卖个好价’,这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不谋而合。期待期货市场进一步扬己之长、联系各方,不断探索优化联农带农机制,更好服务农业产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唐启军说。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全产业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创新探索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