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在数字农业领域开展系列探索和实践,针对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难点痛点,政府产业规划、银行服务下沉方面的堵点热点,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传感器技术,为种业龙头企业——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种业)搭建数字农业云平台,解决了该企业2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4.6万户农户及600户上下游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需求,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府、企业、银行、农户四端共同发力,优势互补,协同实现共融共赢新生态。
作为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植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敦煌种业围绕玉米制种产业链“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了以玉米杂交种为主,集各类农作物种子研发、繁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然而,在初期将‘一粒小玉米’打造成‘一条黄金产业链’时,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敦煌种业负责人表示道。
河西走廊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2023年春天,农户袁吉军在整地覆膜时又遇到了沙尘天气,地膜被大风刮起,土地风干、墒情下降,种植的玉米出苗缓慢、整齐度差,收成大幅减少。像袁吉军这样受困于沙尘天气的农户不在少数。由于没有精准科学的农情监测平台及信息化服务手段,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弱,近年来,敦煌种业玉米制种受高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影响较大,玉米制种大量减产。
对此,建行甘肃省分行主动出击,将科技、普惠、数字、共享等“新金融”理念融入乡村金融服务,成立调研团队,走访酒泉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酒泉市种子行业协会、敦煌种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业内龙头企业,了解玉米制种产业整体情况,与敦煌种业合作搭建“数字农业管理展示中心+数字农业可视化决策平台、生产管理平台、农情监测平台、社会化服务平台+‘敦种’APP”于一体的敦煌种业数字农业云平台,通过金融科技输出、金融产品嵌入,将金融服务触角从生产端延伸到农业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为助力河西走廊种业振兴给出了“建行方案”。
“地块数字化后,作物生长、土壤肥力、经营农户等数据都记录叠加在地块之上,形成地块生产管理过程大数据库。”敦煌种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余亮介绍道。生产管理平台的上线填补了企业在生产端没有数字平台的空白,实现了全产业链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营。
“有了农情监测平台,我再也不用徒步用肉眼检查遗漏雄穗了。”以前,敦煌种业技术员小刘需在田埂上徒步用肉眼检查遗漏雄穗,每天最多检查300亩,劳动强度大,还做不到全覆盖;现如今,通过平台无人机监测遗漏雄穗,每天至少监测3000亩,全覆盖无死角,效率提高10倍且纯度增加1%以上。
数字农业云平台是建行甘肃省分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与核心企业联手,将金融服务从核心企业覆盖至产业链上农资、农机、农具供应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到农业生产经营最前端农户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该平台实现了对玉米出苗、长势、病虫害、土壤墒情的精准监测,助力敦煌种业玉米长势分析监测实现全线上、浇水灌溉实现全智能。平台上线后,通过集采分销模式,农户可在平台直接下单购买化肥、农药等;同时,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可将农机、劳务等供给、需求信息发布在平台,政府、制种企业还可通过平台进行动态调控。通过平台,建行可获取农户玉米制种订单和基地土地、生产、交易等数据,依托农户产业经营数据,创新出“裕农快贷—种业云贷”等纯线上、纯信用、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将金融服务从“大企业”延伸到“小农户”。截至目前,建行甘肃省分行已向475户制种户累计投放5490万元纯信用贷款。平台的上线,助力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经营变智能、要素供给变平衡、产销链接变紧密、金融服务变普惠、农民生活变富裕”的“五个转变”。据悉,目前,该平台一期项目已建成上线并投入使用,上线以来,该行已为农资、农机、劳务供应商、制种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各类贷款1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