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3/11/pc20231121ef4e5d386459432289a879868e1e6616.jpg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这反映了国家对审计工作深化和创新的紧迫需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3-11/21/027248.html

做实研究型审计 提升商业银行监督质效

2023/11/21 作者 李薇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这反映了国家对审计工作深化和创新的紧迫需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研究型审计工作机制,准确找到研究型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助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型审计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服务水平,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研究型审计的广度与深度

(一)数据分析,助力审计模式转变。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或项目初期,通过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非现场数据分析,获取重大可疑线索,确定审计重点事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通过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直奔主题。非现场分析有助于根据审计事项的特点来安排审计人员分工,使得数据分析人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具体的审计事项,找准切入口,并将查证思路快速拓展到整个审计范围;同时,根据现场审计实时反馈,更正、完善数据分析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便捷、易推广应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审计项目,以提高内部审计精度、深度和广度,降低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与风险防范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质效提升。

(二)队伍建设,助力“审计壁垒”攻坚。要认真落实审计署关于加强研究型审计的要求,就要立足审计工作实践,不断培养和强化审计人员全流程、全领域研究型思维,重视项目实践,切实提升审计人员在大数据方面的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着重培养掌握大数据处理、存储、分析等相关概念和技术的审计人员,不断根据新时期、新业务风险点和现场审计项目具体特征及要求,持续创建新的数据分析模型,以应对审计需求,实现审计目的。

(三)技术支撑,助力审计高效应用。首先需要从制度层面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访问、运用和保密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从而保证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网络风险的防范,限制用户数据访问,重点促进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处理救援和应急服务等系统建设。再次,要筛选与审计项目密切相关的高质量数据源,利用数据转换技术提取供审计分析的可用数据;并构建数据模型,以分析数据的相关性、趋势性等,从而实现精准分析。

推动研究型审计的运用和落实

(一)研究高质量的审计建议,落实监督“应用力”。坚持把审计建议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建立完善的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审计成果多年度、多部门、多行社、多地域的综合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前进行研究,以确定整改效果,再提出具体处理处罚意见,明确审计整改措施、标准和期限要求。要着重从发现的具体问题中深入研究提炼其背后隐藏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坚持从体制机制方面剖析原因,提出真正有价值、可操作、能落地的审计建议,以便能够在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和促进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尤其要发挥审计建议在综合报告、专项报告中为党委、管理层提供战略决策依据的建设性作用。

(二)研究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推进成果“效能化”。商业银行可将传统内部审计报告升级成研究型审计报告,研究型审计报告理应包含建设性审计方案和预警性审计内容,如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制度漏洞、机制缺陷等根源性问题,提出专项审计建设方案;或从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一定规律和趋势,预测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等。此外,审计的整改跟踪机制是研究型内部审计价值发挥的重要保障。要把审计整改作为研究的关键点,探索建立审计整改标准化体系,实现审计整改清单管理、对账销号、报告分析的流程建设,切实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管理考核和日常调研、纪检监察、各类督导及“回头看”的内容,推动将审计整改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研究系统性的后评估机制,提升项目“科学性”。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都要对审计项目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梳理工作经验和不足,提炼先进的审计工作方法,并撰写项目后评估报告。年终,要对全年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复盘,科学评估审计项目在计划落实、资源配置、质量控制、目标实现和成果运用等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固化审计成果,形成优秀审计案例。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信联社长沙审计中心 )

上一条:浅谈大数据在银行审计中的应用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