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在本次“金融强农经验交流会暨2023年金融强农典型案例推介活动”中,本报记者对其中三家案例单位高管进行了专访,旨在从管理者的层面更,详细地展示金融机构在强农中的做法和实践。
河南沈丘农商银行行长 杜慧玲
湖南石门农商银行行长 邓涛
安徽濉溪农商银行行长 段张虎
您此次参与金融强农典型案例交流会的契机和感受是什么?简单谈谈您对“金融强农”的看法和认识。
沈丘农商银行行长杜慧玲:感谢主办方组织这样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会,与众多同业精英交流金融管理心得,共话服务“三农”民生,我感到十分荣幸。在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发展变化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认为,首先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比如探索农产品质押、土地流转抵押担保等,打破“三农”融资信用单一的焦点。其次是要践行责任担当,转变金融服务理念,通过智慧网点、轻型网点、便民服务点的合理布局,借助科技手段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同时,还要持续供给金融”活水”,支持“三农”优化升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群体、小微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农业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靠拢,带动农民增收创收。
石门农商银行行长邓涛:会议期间,我有幸学习了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案例分享,深刻感受到金融业在服务“三农”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金融强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支撑。农信系统通过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为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就业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在“金融强农”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风险管理、产品服务提质升级、加强政策引导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濉溪农商银行行长段张虎:一直以来,濉溪农商银行持续关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积极撰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相关稿件向报社投稿,也非常感谢报社给予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作为从农信社改制而来、拥有深厚为“农”服务底蕴的农村商业银行要始终坚守“三农”工作初心,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金融强农”不只是一户人家生活富足,“强”的是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不只是一片土地的繁茂生长,“强”的是农业产业兴旺的决心;不只是一个村镇的长足发展,“强”的是乡村全面振兴,因此,“金融强农”工作涵义深刻、任重道远。
在您看来,围绕“金融强农”的要求,农商银行应如何走好转型发展之路,提升自身竞争力?
沈丘农商银行行长杜慧玲:沈丘农商银行坚守主责主业,选优配强信贷队伍,借助线上、线下渠道转型融合,整合产品、服务和流程,放大差异化优势,围绕县域客群深耕细做,做深做实做细农村零售信贷;认真落实执行政策和监管规定,强化组织领导和“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制度再造,修订完善核心业务基本制度和操作流程,补齐短板、漏洞,提升内控管理能力;牢守发展生命线,稳存量、扩增量,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同时,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口,强化关键指标的监测与考核,守牢风险底线;保持金融专业性,兼顾政治性、人民性,以权责边界、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重塑为重点,增强稳健经营软实力,坚定走好安全与效益并重之路,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石门农商银行行长邓涛:我认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有三个关键点,首先要与时俱进,即发展要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符合经济社会形势,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其次是以效益为核心,只有提质增效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三还要持续保障,高质量发展追求的绝不是短期效益,而是长远稳健的发展。实现转型发展要在现有经营发展基础上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实现经营效益的可持续提升。一是做“加法”,提升竞争力。着眼金融市场需求和同业竞争态势,从队伍、产品、服务等自身发力,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二是做“减法”,着力降成本。加快推进企业全流程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提高财务控制的精度与广度。就农商银行来说,如何在保增长、保份额的同时有效降低负债成本和如何提升网点质效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做好“减法”的关键。三是做“乘法”,用好外部资源。用好共建共创平台,找准战略合作伙伴,用好行业组织和产业链资源,实现业务发展的倍数效益。四是做“除法”,提升客户体验。从客户需求和偏好出发,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不断去芜存精,有效精简服务环节和工作流程。大力应用线上化产品,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度和满意度。
濉溪农商银行行长段张虎:濉溪农商银行持续构建多元智慧场景,重点围绕人流量集中、交易频次高的商圈、场景进行营销突破,大力推进“手机银行”“金农信e付”“云收单”“云缴费”等应用推广;打造临涣古镇、濉溪古城、中瑞商贸市场等智慧商圈,全面为商户提供集聚合支付、资金管理、金融增值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场景智慧支付解决方案,在县城北农贸市场,通过搭建总行、支行与客户经理三方联动的服务机制,成功打造了县域首家“智慧农贸”市场,为农贸市场全部商户办理了“金农信e付”收款码;加强濉溪县医院、濉溪县中医医院“银医”合作,打造智慧停车场,按照淮北市“千万工程”建设要求,成功打造淮北市四季榴园“智慧景区”,实现景区多场景融合发展,成功对接淮北市预售房资金监管系统并顺利投产上线,有效对监管账户资金变化进行实时监控。我行还持续打造多样社保生态,以“柜员+客户经理”“凭证+移动设备”模式,层层深入社区、村部、街道、学校等各区域,持续开展上门服务,有效开展社保卡换发工作,并以重要节日为导向,积极开展节日主题营销活动,持续搭建涵盖群众衣、食、住、行、乐等消费领域的第三代社保卡多元化优惠场景,提升客户黏性;持续探索多种转型渠道,加大对公存款、一年期及以下储蓄存款营销力度,多措并举调结构、降成本,减少利息支出,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开办贵金属与代理保险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渠道,进一步推进零售转型。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商银行要真正做到“金融强农”,就必须做好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以您所在的金融机构为例,在结合地区实际,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效以及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机制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推出了哪些产品?取得了哪些成效?
沈丘农商银行行长杜慧玲:沈丘农商银行转变营销理念,开展送“贷”上门营销服务,深度走访辖内企业事业单位,主动对接资金需求,深入开展挖潜工作;提升营销技能,开展信贷营销培训,着力提升营销技能,坚持以“整村授信”行动和“金融村官”“金融夜校”等为抓手,小额、零售信贷转型进程加快;简化业务流程,审慎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线上贷款营销手机银行端、微信公众号、个人营销二维码三管齐下,提升办贷的效率和便捷度。同时,我行研判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信贷产品,推出了“稳粮贷”“经营贷”“农担贷”“收粮贷”等产品,通过整章建制,制度、流程、权责梳理,搭建“寓指导于服务”的中后台支撑架构,纵向部门、基层支行执行有力,横向条线部门之间密切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合力凸显。全行统筹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的共识深度达成,小额贷款持续上升,贷款结构日趋优化,研判和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能力持续提升。
石门农商银行行长邓涛:石门县地处湘西北门户,是典型的山区县和农业大县。近年来,石门农商银行深入开展“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着力推动“政银企”一体共建,打造专门模式、专项产品、专业队伍、专营支行,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我行推进专门模式精准对接,创新“整行业授信、线上化整村授信+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三大对接模式,为柑橘、茶叶协会分别整体授信30亿元、10亿元;优先选择特色产业村,利用“常德快贷”“福祥e贷”等线上产品,集中导入“白名单”授信,配套产业或家庭备用金,与本土上市公司湘佳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同时精心定制专项产品,针对辖内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客群,与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开展党建共创,创新开发了30余款信贷产品,基本做到了“一产业一产品、一客群一产品”,如与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对接,了解到冻库建设等农业项目有配套补贴资金,但资金到账滞后,建设主体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便与农业农村局达成协议,创新推出“农业补贴贷”,由农商银行先行予以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局协助把控资金用途和还款风险。我行打造专业队伍精细服务,争取县委组织部门支持,向全县各村居(社区)派驻“金融村官”,在金融服务层面,重点开展“福祥e站”建设维护和整村授信工作;专营支行高效推动,将全产业链元素融入现代银行管理,打造全县首家茶叶特色支行和乡村振兴特色支行。在壶瓶山茶叶特色支行,仅茶叶经营主体贷款达5200万元,占比超50%,茶叶相关产业贷款占比达70%以上。
濉溪农商银行行长段张虎:濉溪农商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度,分别与淮北市农业农村局、濉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烈山区人民政府、濉溪县全部11个乡镇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选派18名乡村振兴金融顾问、50余名乡村振兴驻村联络员深入各个乡镇,建立了包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致富创业情况等“定性+定量”重点考核内容,同时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整村授信工作,深入推进“银担”“银保”多种担保措施,加大首贷户、信用贷投放力度,助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聚焦重点客群,加大营销走访力度,通过建立“五进”走访系统、“进城访客助发展”百日行动、“走访千农万户 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持续开展金融“五进”“优化服务 助企惠民”专项营销活动,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工作,开展专项攻坚行动;聚焦重点需求,加大产品创新,积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需求,抓好“金农信e贷”“金农农e贷”为代表的线上产品创新,推出“粮贸易贷”“良种易贷”“活体质押贷”“菊花易贷”“西瓜易贷”等“乡村振兴系列贷”,重点支持高油酸花生种植等县域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同时,我行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持续降低贷款利率,多措并举让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共为37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76亿元。
如今,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局面,对于大型银行下沉带来的挑战和变化,您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如何应对?
沈丘农商银行行长杜慧玲:大型银行借助成本控制、产品链、科技优势,下沉业务重心,促使县域金融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给农村金融机构生存发展和持续盈利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下,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农村金融机构务必抓牢政策红利机遇,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县域市场竞争力。一是以人力资源优化为支撑,持续强化基层营销力量,将“精兵强将”向基层一线特别是信贷领域倾斜,进一步下沉业务重心,细化到村庄,具体到农户,以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以业务转型为重点,聚焦结构调整和小额、零售信贷,以信贷发展转型为引领,推动业务全方位转型升级、激活“发展引擎”,多渠道创收增收、拓宽“开源渠道”, 持续增强发展能力。三是以风险化解为核心,推动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逐步增强风险抵御和补偿能力,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石门农商银行行长邓涛:一是抓共建,优化生存环境。农村金融机构根基在农村,经营在县域,县、镇、村三级发展环境对农信系统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如我行持续开展党建共创行动,先后与县人民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全面派驻“金融村官”,不仅优化了发展环境,对业务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抓管理,突出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核心策略,我认为短期应该是“扬长避短”,长期要“扬长补短”。抓管理,就是要切实发挥农商银行小法人“短平快”的决策优势,践行“阳光办贷”和限时办结,增强客户体验,实现错位竞争。三是抓队伍,激发发展动力。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石门农商银行着力打造党委服务员工、员工服务客户、客户成就企业的良性发展闭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农商银行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就是党和人民给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一场考验,农村金融机构要怀赶考心,做赶考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主业主责抓好,将老百姓服务好,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服务和科技创新、加强合作与联盟、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创造农信事业乃至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新天地。
濉溪农商银行行长段张虎:一是继续发挥党建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深耕“三农”市场,以整村授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金融“五进”及“千村引领、万村升级”金融支持等工作为着力点,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确保年底实现全走访、授信全覆盖,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定制个性化金融支持方案;持续发挥党建金融共建作用,选派党员干部或客户经理等挂职到镇、村委担任金融村官,逐步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熟悉农村工作的新时代基层金融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办银行”。
二是加快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突出“抓小抓散”,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土不做洋,做实不做虚”,立足于传统涉农业务和普惠小微企业,加速推进网点转型发展,实现智能柜员机网点全覆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扩大营销队伍序列,从“坐商”变“行商”,走进千家万户,维护好存量,拓展好增量,进一步下沉业务,大力提升获贷率和续贷率;突出普惠客群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脱农、不出圈,探寻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实现好渠道与场景的联动,拓展零售业务的覆盖面,增加首贷户比例,扩大授信范围;做好负债结构调整和贷款业务结构调整,降低付息率,进一步降本增效,加大信贷有效投放,确保圆满完成省联社各项年度任务指标。
三是强化服务转型,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结合农村金融实际,发挥线下优势和软信息的作用,彰显独立法人的敏捷组织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渠道为核心、数字化为支撑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银行一直都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过去几十年间,从“ Bank1.0” 到 “Bank4.0”,我国银行业一直循序渐进地走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利用科技创新来赋能新金融,打造新场景,这也是眼神科技近20年来坚持做的事情。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村金融的创新需要更多的可能是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打造,如何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目的。银行从物理网点到ATM自助,到手机银行,到如今 “金融无处不在”的“Bank4.0” 时代,人工智能驱动着银行的科技创新,可以归为两大类:针对新金融的使用及运行安全类创新;针对新金融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的辅助创新。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针对第一类创新,我们主要运用的是对人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人脸,虹膜,指静脉,掌静脉等,和银行客户创造了很多金融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在对人的生物识别技术上,眼神科技最前沿的技术是多模态融合识别,即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单模态技术融合为一套多模态识别技术,其优势就是采集还是一次完成,安全指数却可以指数级提升,最高安全级别可以达到百亿分之一,基本可以媲美数字密码技术。针对农村金融场景,如客户身份确认、内部风险防控、贷款客户信用评级跟踪等,都可以匹配多模态融合技术来保证系统安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银行要实现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升级,构建开放共享、万物互联的金融场景,需要从底层构建智慧金融大脑和AI能力。在这第二重创新上,眼神科技通过在银行服务深耕十几年的经验,构建了对物、对场景的识别能力,以及统一算法和数据管理的两大能力平台。AI训练平台“灵娲”,眼神科技创新打造的新一代的AI生产力平台。它是AI算法的生产平台,可以实现AI算法的自动训练。“灵娲”AI训练平台支持各类人、物、场景算法训练,继承了AI模型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框架、开发工具、算法库等资源,内置经典数据集及优质的基础模型,只需要少量的生产数据,就可以快速对接生产数据和全流程可视化的AI建模,快速训练出适用于不同业务需要的算法模型。ABIS统一管理平台。它可以实现全场景数据打通整合,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流数据等,通过AI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金融决策和客户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算法不兼容、系统分散以及数据孤岛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这两大平台能力已经服务全国80%的银行,帮助银行创新场景、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