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蓄能“小叶子”焕发“金”活力
浙江松阳农商银行董事长 王旭红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作为“江南最后的桃园秘境”,这里空气清新,茶海碧连天。松阳县共有生态茶园15.32万亩,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35亿元,拥有“全国茶业发展十强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20多张“国字号”金名片,重点培育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有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产业。
作为“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与百姓最近”的“三最银行”,同样也是松阳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唯一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松阳农商银行践行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责任担当,始终坚持“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本土经济发展,将普惠金融工作做深做实。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的工作部署下,松阳农商银行积极探寻金融服务茶产业链的突破口,让茶叶这片“小叶子”焕发出“金”活力。
在“茶农+茶叶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产销一体的紧密型产业链中,该行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将上游的苗木、农具、农资等供货商和下游的加工商、销售商、消费群体及相关旅游项目相结合,通过整村授信和产业链延伸两种方式,依据链条中各个环节的销售、金融需求、风险点等情况,量身定制贷款利率低、额度确认灵活、授信和抵押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延伸至龙头企业的上下游。
在“茶农+茶叶加工作坊+茶叶市场”的产销分离的松散型产业链中,该行以“茶青市场+茶叶市场”为突破口,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收集茶青收购商、茶叶加工户、茶叶经销商工商登记“三张清单”,配套打造一支由业务骨干组成的“茶产业金融服务队”,对茶产业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展开详尽的市场调研,为产品的研发、贷前调查的重点、审查审批的关键点、风险控制的要点提供参考。此外,该行紧抓茶业协会座谈会、茶商大会等契机,主动拜访对接茶产业链客户,完善制茶企业、茶叶加工大户、茶商、茶农的基本信息,了解其信贷需求,因地制宜、因类施策,为不同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茶叶贷款方案和金融服务方案,例如为茶苗种植户、茶叶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推出“联保贷款”“茶园抵押贷”等产品;为茶叶加工户定制“厂房抵押贷款”“机械抵押贷款”等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为茶青经理人、茶叶经销商推出商铺租赁经营权质押贷款及茶叶经销贷款等金融产品。
松阳农商银行深化“政银”合作,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紧密联网,自主开发线上实时交易系统“智慧茶城”,并以此为突破口,围绕茶产业链,打造具有高效结算、融资、溯源等功能的信息链、产品链、溯源链。茶农、茶商可通过线上“丰收互联”APP进入“智慧茶城”系统,实现采摘、加工、批发、零售、消费等茶产业链各环节线上实时结算,构建以茶产业链交易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库。
据悉,基于“智慧茶城”系统的真实交易数据库,系统会自动识别客户身份、资信情况,分析计算融资额度、优惠利率,自动匹配融资产品,为茶青市场和茶叶市场的不同经营主体制定适宜的融资渠道和模式,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授信或授信不足。截至9月末,该行发放“智慧茶城”溯源卡超10万张,1月—9月,该平台累计交易6.8万笔、金额超1.2亿元。截至9月末,该行茶产业贷款规模达10.13亿元,占全县茶产业贷款余额的50%以上,惠及茶农、茶商等群体3万余户,全面满足茶产业链上不同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实现“小叶子”到“金叶子”的价值转换。
创新金融服务 拓展新市民蓝海
河南洛宁农商银行副行长 胡枫江
近年来,新市民这一群体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许多银行“跑步”进入新市民服务领域,开辟金融“新蓝海”,针对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河出图,洛出书。”作为洛书的渊源地,洛宁以农为主,是农业大县。洛宁全县52万人口,其中,新市民有3万余人。因此,对河南洛宁农商银行而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服务新市民是一个重要机遇。
据了解,洛宁县的新市民主要分为本地上游人员、外地回流人员和外地来洛就业人员三大类,且普遍存在流动性强,对接难度大;信息不对称,营销成本高;资产薄弱,异地资产真实性评估和抵押核查难度大等服务痛点和难点。秉持着“有的”才能“放矢”“服务客户首先要了解客户”等服务理念,洛宁农商银行多点发力,打通全链条需求,为开拓新市民这片“蓝海”注入金融“活水”。
该行强化与工会、乡镇单位、重点企业的联系,与县工会、团委共同推出“劳模贷”“青年贷”,鼓励优秀工作者、青年人员在县工会创业平台登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共发放“青年贷”“劳模贷”159笔、金额1578万元。
该行与乡镇党建共创,全力推广“党建+金融”模式。针对苹果、沙梨、樱桃、烟叶等县域特色农产品,该行和相关部门协作,通过沙梨节、苹果节、樱桃节等宣传该行产品,并推出“金果贷”“金叶贷”“金牛贷”,目前已累计投放1868笔、金额1.07亿元。
该行积极与新市民集中的小区、乡镇对接,共建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推出“四方联采”模式,对开发商、住户、装修公司、建筑公司等进行综合营销,主要从住房按揭、“装修贷”“车位贷”“车贷”四方面入手进行同步联合办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该行根据乡镇各自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推出信贷产品,截至目前,该行为上戈镇、马店镇等发放“金果贷”148笔、金额871万元;为罗岭镇、下峪镇等发放“金叶贷”135笔、金额685万元;为养殖大户聚集的乡镇发放“金牛贷”1585笔,累计投放养牛贷款7900万元。
此外,为解决新市民资产或抵押物不足问题,该行在产品上做深做细,推出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贷款产品“河洛e贷”;推出“码上贷”满足新市民创业经营资金需求;推出“家装贷”支持新市民房屋装修……截至目前,该行“河洛e贷”“码上贷”“家装贷”累计投放6851笔、共计金额2.75亿元。
在河南农信系统内,该行加强与兄弟行社之间的协作,建立跨行社的沟通机制,提高对客户资产真实性、准确性的评估能力;利用科技手段,通过房产信息登记查询平台或借房产大数据比对新市民提供信息与原户籍地公安、税务等信息,提高审核效率,快速查询客户的资产情况、贷款记录等,确保对客户资产真实性的准确评估。此外,该行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房产评估公司等建立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工作。
金融科技助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金信网银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 王德军
农业是高风险行业,长期存在投入产出效率低、风险抵御能力弱、产业带动性不高等问题,因此,银行普遍对农业投放贷款的意愿不强。如何解决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问题,这就要提到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服务的支持,银行可以将区域内的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看作一个整体,依据行业特点、交易规则、核心企业状况等,为农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主体提供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在这其中,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金信网银是一家监管科技公司,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监管科技技术解决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机构风控和内部合规等问题。从2021年至今,该公司开拓了服务金融机构的业务,目前主要向银行提供合规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服务,尤其在解决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问题上,探索提供了一系列平台及工具。
首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本区域的农业全产业链图谱。银行依托产业链图谱可以分析区域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快速定位本区域农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分析链上重点企业的发展前景,制定贷款支持策略。
其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涉农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平台及时捕捉涉农相关企业工商、经营、资质、知识产权、资产、信贷等各类数据,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精准为企业进行信用“画像”。银行可根据平台信息以及内部数据,为发展前景好、信用记录好的龙头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提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例。
最后,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能风控平台,为银行科学授信、放贷提供数据支撑。应用智能风控平台可以对涉农企业、农户的信用状况与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平台对接当地涉农数据和政务等数据,可以对农企、农户进行综合信用评级,通过贷款审批模型测算贷款额度,从而实现贷款申请的快速处理,极大提升放款的效率以及银行的风控能力。
立足富饶龙江 开辟金融科技新领域
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 贾东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坐拥全国56%的黑土地,耕地面积达2.4亿亩,占全国的11%;粮食产量连续十四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粮食商品化率占全国六分之一,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美丽富饶的龙江大地,具有天然的农业资源禀赋。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前推进的步伐中,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责无旁贷,担当起金融强农的重担。
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共同申请了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项目,由省农业农村厅、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同落地实施。同年,“智慧乡村”项目正式投产,建行创新推出纯线上化产品,提高农户的贷款可得性。经过查漏补缺,产品更新迭代,“智慧乡村”项目由1.0版本更新到2.0版本,建行的服务对象由农业生产领域瞄向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创了“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与此同时,不断延展产业级金融服务链条,在涉农产业链中,建行黑龙江省分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深入挖掘其上下游产业主体金融需求,精准适配金融支持。
然而,目前金融机构对涉农龙头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依据押品或资信评级,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黑龙江省内涉农龙头企业的融资规模已趋近饱和,很难再从金融机构获得额外信贷资金,但龙头企业产业链客群普遍存在赊销等行为,容易导致企业现金流运转不畅,尤其是涉农种、肥、药、饲料生产加工等核心企业,对于信贷资金的需求依旧急迫。基于以上困局,建行黑龙江省分行秉持产业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打法、平台化经营方式,参考电商模式,以数据增信方式,为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主体进行信贷支持,适当延长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账期、缩短应收账款账期,助力涉农核心企业现金流运转稳定、支持企业稳健发展。
搭建“龙链易购”平台
与核心企业实现数据直连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与符合国家产业行业发展政策及建行风险偏好的优质大中型涉农企业合作,依托建行黑龙江省分行“龙链易购”平台,与涉农核心企业ERP进行系统对接或以部署前置机等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直接为企业打造专属“龙链易购”订货平台,实现“银企”即时互通订单流、现金流、信息流等涉农产业数据,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主体提供增信来源。
适配“龙链易贷”产品
为上下游主体提供授信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裕农快贷—龙链易贷”依据核心企业信用评级等相关准入条件与企业可提供的风险缓释措施,确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项目总额度,在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为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者、小微企业主、农户等群体提供用于支持其生产经营的贷款,贷款额度上限300万元。
依据核心企业与上游产业主体签订的订单信息,建行黑龙江省分行依托核心企业在与上游交易量、交易频率、订单履约率、应付账款等关键数据,为上游产业主体提供“裕农快贷—龙链易贷”信贷产品,为核心企业延长应付账款周期,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的同时,助力上游产业主体扩大经营规模,解决核心企业上游小微主体资金短缺问题。对于下游经销商等小微主体,建行黑龙江省分行根据其在核心企业的订货数量、订货金额等信息,为其匹配“裕农快贷—龙链易贷”贷款产品,以信贷资金为核心企业减轻赊销行为产生的资金压力,帮助核心企业快速回款的同时,助力下游小微主体扩大经营。
建行黑龙江省分行始终秉承普惠金融思想,将“龙链易购”平台与“龙链易贷”产品有机结合,有效缓解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主体资金紧张的问题,打破产业链各方主体信用壁垒,破局核心企业增信难题,畅通产业循环,促进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金融应“拥抱”数据
金融专家 陈清民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到支付给最终用户全链条、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现下,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市场资产余额从2017年的18.5万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28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9%,预计2026年将达到47.7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小微企业以及“三农”普遍存在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商业信用低、不动产担保物不足、信息不对称严重、小农经济模式的生产经营较为分散等问题,由此导致“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而供应链金融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供应链金融借助于产业供应链运营的质量和信用,为上下游企业融通资金,进而优化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资金,在“稳链、补链、强链”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助力企业稳定持续经营,而无论是资金的供应,还是资金的使用,亦或是资金的结算,金融机构始终是核心。
供应链金融是动产融资的一种组织形式,传统模式通常是采用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的方式,解决产业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供应链金融可围绕企业ERP系统,通过ERP企业或SAAS平台多年积累沉淀的海量企业信息、商品信息、会员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充分发挥信息流、数据流的带动作用,联合金融机构构建供应链生态圈。例如平安银行的生意管家,作为国内首个免费的SAAS模式供应链协同云平台,致力于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生意管理平台;“橙e平台”则主要服务于大型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紧密合作层的供应链融资,纵深贯通到上游供应商的上游、下游分销商的下游,使客户的融资、保险、物流监管等作业全程在线。供应链金融还可依托电商平台,电商平台不仅掌握供求双方的海量信息,还熟悉市场供求,了解重点客户,金融机构可联合电商平台提供金融服务,B2C电商平台沉淀商家优质精准数据,金融机构可由此向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金融服务;支付平台则持有大量支付信息,掌握客户信用和消费特点,金融机构可根据数据,向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