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3/10/pc20231017bda17463768441fd9222cf3068685308.jpg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3-10/17/026680.html

从扁鹊的医术观谈农信风险管理

2023/10/17 作者 蔡川刚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的医术最出名呢?”扁鹊答道:“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他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见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等大手术,并能把病治好,便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扁鹊的医学思维中所蕴含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治”的哲学理论令人深思。对此,广大农信人可以辩证地看待扁鹊的医术观,将之应用于风险化解和风险管控之中,确保行业转型稳健,快速发展。

正确看待“管理观”

俗话说:积胜势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风险于未发、始发之时,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崭露,便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效果最佳。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事后救治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否则,及至风险形成后再“动手术”“下猛药”,甚至惩戒、挽救,尽管对企业或他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

为此,农信系统应优化管理理念,主动强化公司治理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经营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以及相互衔接、有效联动的运行机制,聚力打造并不断完善全过程监管的防控机制。同时,确立“过程论”的管理视角,充分认识到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救治都是必要且重要的,哪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要定期排查审视本单位、本部门及自身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风险处置化解。也就是说,优化管理理念,做到事前有计划、实施有过程、过程有检查、检查有分析、分析有结果、结果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确保管理到位。

正确看待“业绩观”

虽然扁鹊的大哥擅长“事前控制”,二哥“事中控制”果断、干练、迅速,将病化于无形,但由于人们业绩观和认知度的差异,总认为扁鹊能“事后控制”的业绩大。现实中,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出了问题,往往是抢救者受到表扬奖励,而那些有预言并能防止事故发生者往往却被忽视,即使受表扬也轻描淡写。真可谓,“焦头烂额座上宾,曲突徙薪靠边站。”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人们不愿意对一些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即使有想法、有预见,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说出来。这对于经营风险的预防是有害的,这种“业绩观”也是有偏差的。

其实,就风险管理而言,预防比“补牢”更重要。不否认,有的人把具体工作做得很扎实、很出色,值得嘉许。但也不应忽视那些事前有预料、防患于未然的人,他们的一句预言、一次遏制,就能把事情的恶果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产生的效益要比“亡羊补牢”高得多。为此,农信系统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大监督、大规范”体系,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

正确看待“预防观”

在风险管理中,让事前和事中预防控制的工作得到更多人甚至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预防控制论”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在《扁鹊见蔡桓公》中,即便扁鹊及时指出了蔡桓公的病,只是蔡桓公不觉醒、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讥讽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那么,事前、事中的防治措施皆无法施行,待到最后疾病深入到骨髓,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就连神医扁鹊也束手无策,只能“望桓侯而还走”。

从扁鹊的医术观中,让农信人明白,农信系统上下应坚持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注重防控源头,凡事要防微杜渐,定期审视经营风险管理状况、梳理工作机制流程、排查潜在经营风险并及早筹措,提升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经常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演练,制定更科学的风险事件应对预案;若事前预防和事中防治得不到落实,有时候将难免会有“桓侯遂死”的结局。故而,农信系统上下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相关评价和奖惩机制,强化执行力,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治有机融合,奠定“百年农信”基业。

(作者系河南正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上一条:新媒体视角下银行舆情应对策略分析
下一条:浅析大语言模型在商业银行审计报告中的应用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