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3/10/pc20231009452647a216204e1a854ab10156a6a1c6.jpg
编者按 内蒙古农信着眼发展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沿着“支农支牧支小”的初心指引,始终聚焦主业、深耕本土、下沉重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3-08/29/025951.html

内蒙古农信社创新“活体牲畜抵押贷款”结硕果凝聚合力满足农牧业资金需求

2023/8/31

编者按 内蒙古农信着眼发展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沿着“支农支牧支小”的初心指引,始终聚焦主业、深耕本土、下沉重心,主动“扛重活、打硬仗、闯难关”,历经几代“农信人”的不懈努力,蹚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草根特质的改革发展之路。百余支农信“轻骑兵”队伍和近3万名员工,覆盖全区103个旗县区,基本实现了“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乡”的多层级、广覆盖服务体系。截至今年7月末,内蒙古农信社资产总额8160亿元、存款6462亿元、贷款4256亿元,均居全区银行业首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牛羊肉、奶类、羊绒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全国四分之一的羊肉、十分之一的牛肉、五分之一的牛奶、五分之二的羊绒来自内蒙古,畜牧业产值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近年来,随着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的资金需求不断加大,但受传统农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畜牧业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普遍缺少合格抵质押物等因素影响,信贷资金获取困难。内蒙古农信社积极探索惠农金融服务新模式,创新开展“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业务,切实缓解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加快推进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内化于“心” 高处着眼 建强制度链条

内蒙古农信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干部“双挂交流”和基层党组织“双基联动”,累计选派50名农信机构领导干部到当地乡村振兴、农牧等单位挂职;正式聘任11979名乡镇干部、行政村书记、网格员协助开展基层金融服务,选派3877名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兼任苏木乡镇“金融助理”“金融村官”,覆盖全区76%的乡镇、行政村。同时,内蒙古农信积极加强“政银企”业务合作,开展“银政”“银担”“银企”等合作业务,31家法人机构协助农牧部门部署应用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平台,21家机构与农担公司合作,6家机构与鼎新担保公司合作,41家机构与押品监管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制定出台《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活体牲畜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活体牲畜抵押贷款”办理条件,贷款期限、额度、利率、还款方式,抵押物登记、价值评估及抵押率等相关内容,指导推动全区农信机构依法、合规、有序开展“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业务,有效满足广大畜牧养殖客户信贷资金需求。

结合内蒙古地区畜牧产业特点,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指导全区农信机构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助力奶业振兴、积极履行全区肉牛肉羊重点产业链“1+N”主办行职责,突出做好农牧户、畜牧业小微企业、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明确工作举措,不断加大“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业务推广力度。截至6月末,全区农信社支持12个优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985亿元;肉牛肉羊产业链贷款余额578亿元,覆盖全区34个肉牛大县和27个肉羊大县;奶业全产业链贷款余额43亿元。

内蒙古农信主动与头部畜牧养殖企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在做好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为农村牧区和养殖户提供增值服务、配套服务,成为提供种畜、饲料、设备等优质农畜产品购销的“平价超市”,协助种植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各类畜牧服务的“私人医生”,协助农畜产品销售的“有力帮手”,进一步拓展与广大畜牧养殖客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外化于“行” 实处落脚 创新发展模式

以监管公司为重点的“银行+监管+保险”模式。内蒙古农信社发放贷款,依托第三方监管公司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耳标、项圈、监控等设备对抵押活畜资产进行身份识别、体温监测、定位追踪、自动盘点、视频监控等数据监测。同时,由农信机构客户经理或第三方监管人员定期现场巡检,人工对异常行为进行报警处理,再通过资金闭环控制资金使用流向,利用“人工巡检+物联网设备+资金闭环”三位一体监管方案,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此外,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抵押牲畜办理牲畜保险,抵押期间发生保险事故的,抵押人以所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优先清偿所担保的主债权。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银行+龙头企业+监管+保险”模式。在“银行+监管+保险”的基础上,内蒙古农信社与龙头企业合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由龙头企业提供其上下游客户的融资推荐函,符合准入条件的,农信机构与龙头企业、贷款客户签订资金监管协议,保证龙头企业与贷款客户的交易款项汇入指定账户,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利用产业链优势控制风险。该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蒙牛、伊利等头部企业。

以政府为重点的“银行+政府+监管+保险”模式。在“银行+监管+保险”的基础上,内蒙古农信社与政府部门合作,由政府部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信贷资金支持当地畜牧业发展。政府部门协助提供优质客户名单,村干部、同乡邻居等作为贷款保证人并协助客户经理、监管公司对抵押牲畜共同进行监管,确保抵押物安全。

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服务好乡村振兴,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是农信社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好的现实问题。内蒙古农信社紧紧围绕“小法人”的特点,大力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好业务经营“小、快、灵”和人缘地缘优势,巩固好农村牧区市场基础;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做小、做散、做精”,持续在优势领域默默耕耘、精耕细作;加快服务升级,主动适应农牧业发展新趋势,强化问题导向,升级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加快数字化转型,整合多方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快速准确获取和满足各类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利用好、激活好农村资源要素,通过搭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与保险、农担公司深度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要素资源抵押融资“确权难、登记难、管理难”等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通过综合施策,提高农信社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举措,有效激活了内蒙古地区农村生产要素资源,共同为服务乡村振兴开新路、添动能。

内蒙古农信社始终坚持政策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五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有关部署,制定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3年服务乡村振兴14项重点工作以及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肉牛肉羊、奶业振兴、畜草产业”等“一揽子”方案,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推进。截至6月末,全区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4256亿元,其中涉农涉牧贷款余额2664亿元,占比62.59%,累计发放“活体牲畜抵押贷”7722笔、余额50.16亿元,2022年人民银行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全区93家法人机构中72家机构被评为良好以上档次。

内蒙古农信取得的这一项项口碑、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农信人”在接续奋斗中铸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农信精神。接下来,内蒙古农信将持续优化金融供给,以更好的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创新业务模式,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图片新闻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