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胜
去年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围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坚持下去,每年做好几件、长此以往就会取得实效”的宗旨,大商所将“办实事”项目作为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载体,常态化推进。结合2022年初征集市场会员反馈的127条意见建议,大商所聚焦完善交割制度、提升市场服务水平等共确定了14项交易所层面、42项党支部层面的年度“办实事”项目,不断在“办实事”的方程式中求解出服务市场的答案,以解决问题的实效高质量回应和满足市场诉求。
持续优化合约规则,便利市场高效参与。随着近年来交割库持续扩容和实体企业避险需求不断增强,大商所注册仓单量和交割量屡创新高,对优化交割服务、防范交割风险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商所将实体产业诉求与期货市场稳定运行、功能有效发挥相结合,通过“一品一策”持续推进合约规则制度完善,多方面提升市场运行质效。扩大交割区域,保障交割资源充足。在农产品方面,2022年大商所积极协调交割库容,及时增加生猪、玉米等10个品种共计47家交割库,有效应对集中交割及疫情条件下货物入出库难的挑战;工业品方面,增设山东、河北、安徽和辽宁省为苯乙烯交割区域,覆盖全国近9成的产销量,更好满足了苯乙烯主产销区企业“在家门口交割”的需求。优化交割流程,满足实体诉求。大商所优化疫情期间仓单注册流程,启动远程视频检验,将18.32万吨玉米通过优化方式注册为仓库仓单;结合塑料品种多年品牌管理经验,修改交割品牌工作办法,简化品牌申请流程,更好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品牌参与期货市场。完善合约规则,提升交割便利性。大商所主动顺应焦煤贸易由进口为主向国内供应为主的转变,将焦煤期货标准品定位由进口煤调整为国产煤,将基准交割区域调整为山西主产区,提高主产区企业交割便利性。创新交割机制,满足产业需求。在生猪品种上,大商所顺应“运猪”向“运肉”转变的政策发展方向,推出生猪期货协议交收业务,提高交割灵活性和自主性;在铁矿石品种上,通过协议交收探索解决交割品牌集中带来交割不便的问题,推出交割前月及交割月做市业务,有效改善临近交割月份合约流动性和价格有效性,满足产业多样化的套保和定价需求。
持续降低市场参与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商所通过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期转现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等降费措施向实体让利,2022年累计免收手续费超8千万元;同年5月将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的减收方式由“先收后返”优化调整为“每日直接减免”,减收比例由90%调整为100%,2022年累计为实体企业减免套保手续费约两亿元。同时,大商所通过实施差异化保证金降低套期保值客户资金占用率,已对19个品种实施套期保值和投机差异化保证金管理,各品种一般月份的套期保值保证金水平较投机保证金低1至7个百分点,每日可为实体企业减少约50亿元的保证金占用。大商所通过降低厂库仓单注册担保品方案,与“中粮肉食”合作在生猪品种开展试点,为企业节约担保品现金近80万元。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带动服务效能有效提升。随着数字技术为期货市场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方法、工具和解决方案,大商所从IT治理、统筹规划、系统建设、科技应用等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更好地为市场服务赋能;完成会员服务7.0系统建设,增加业务重要信息变化提醒、会员业务办理短信通知等24个新功能点,切实提升了用户体验度;推出场外平台线上开户专区,实现场外业务材料无纸化审核,同时在开户界面设立业务介绍、开户准备、获取帮助等辅助介绍板块,全面提升客户开户效率;积极开展行业移动客户端安全测试、行业移动客户端安全合规检测、行业标准宣贯会,助力提升期货行业移动客户端安全水平和安全合规意识。
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精准做好市场服务。大商所领导带头精准聚焦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为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提供专项培训交流。2022年,大商所依托31家期货学院、107家产融培育基地和161家会员单位举办近2000场市场培育活动;上线互联网投教基地“期货学苑”,提高服务中小投资者水平;上线大商所对外统一呼叫中心,全年累计受理各项业务7515次,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服务,解决多层次关心关注问题。
目前,大商所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服务和意见征求渠道,并通过在网站设立“大商所新闻发布”等栏目,丰富常态化、体系化信息发布与沟通体系,不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下一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市场、深入基层,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聚焦市场需求、完善流程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市场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各方的获得感、满意度,更好地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