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也是区别其他现代化国家努力方向的重要部分,标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价值取向。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务从宏观上看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就是要打破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共建共享的制约,让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追求富裕的权利,并平等地享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共同富裕包括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两个相互交织的路径。从优势上看,“蛋糕”够大,资源优势强;经济底蕴厚,居民百姓层次高,这些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基础。但从问题上来看,在分好“蛋糕”上还存在不足,体现在几个割裂上:城市与城中村的割裂,繁华都市与老旧小区的割裂,老市民与“新市民”的割裂。这几方面的割裂都会聚焦到我们最基层的治理单元——社区治理上。
解决问题视角:普惠金融赋能社区治理 打造社区“共富样板”
何为普惠金融: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在推动共同富裕五大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强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度和服务满足度,推动“提低扩中”;其占全部经营主体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群体,不仅是稳就业的基础,也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现实的抓手。二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正常、适当、合理的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这既包括信贷需求,也包括理财投资方面的合理需求,需要金融部门提供充分的渠道、适当的产品。三是通过发挥信托、保险功能,构建和完善社会托底“工程”,推动“橄榄型社会”发展。四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全力支撑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中村与城市割裂的现象。五是通过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好人民财产安全。
措施与方法
(一)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增强社区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整合社区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社区经营主体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是稳定增加社区居民收入的主渠道;进一步发挥社区、金融机构、职能部门“几家抬”作用,形成普惠金融服务社区经营主体的政策合力;通过小微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和带动就业增强一次分配的实力,缩小收入差距。
(二)聚焦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金融支撑。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形成集体带动村民的方式,逐步解决城区和城中村的割裂;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创业致富两方面的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城中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城乡金融服务更加均衡。同时,要抓住“集体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聚焦增进社区民生福祉支撑,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持续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民生领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一是要整合社区普惠金融资源,强化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合理“平滑消费”,探索通过支付结算、慈善信托等服务为第三次分配提供金融支持。二是要引导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对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合理调整准入门槛,增强理财服务的普惠性,为有效增加社区居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
(四)聚焦社区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培育良好金融文化。金融文化强调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理性投资、风险为本,既能促进物质富裕,也是精神富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社区干部和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一起努力,推动金融机构进社区活动,全覆盖、多频次大力普及金融知识,并结合人民银行“蒲公英计划”加大对社区居民金融文化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一是要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强化每一个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二是增强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识,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优化居民和家庭的财务状况,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为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要加强金融教育顶层设计,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
(作者单位:贵阳云岩富民村镇银行,吴志力系该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