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农信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服务地方经济,深耕普惠金融,防控经营风险,加快创新发展,主要经营指标稳中向好。资产达到10122.80亿元,成为全省首家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04.69亿元,较年初净增847.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50.85亿元,较年初净增359.83亿元,存贷款总量和增量继续稳居全省同业前列,以“专心银行、贴心银行、良心银行、放心银行”全力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被省政府评为“金融机构支持陕西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专心银行”——聚焦主业支持经济发展
陕西农信坚守姓“农”本源,秉持支“农”初心,专注服务县域、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全省农合机构聚力乡村振兴,持续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助力产业振兴”“农村金融夯基”三大工程。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989.88亿元,较年初增加328.13亿元,增速12.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全省农合机构聚力小微企业,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集中评级授信,全省设立93个首贷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对接“秦创原”“专精特新”民营小微企业,全力应对疫情稳产保供、支持复工复产。截至2022年末,小微贷款余额1449.70亿元,较年初增加236.35亿元,增速19.48%。不仅如此,2022年,陕西农信聚力重点领域,优化经营策略,倾斜信贷资源,优先保障地方重点项目、县域首位产业、9条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等领域信贷需求,对房地产和文化旅游企业等纾困解难作出专项安排,将金融“活水”注入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2022全年累计投向省内实体经济贷款2394.88亿元。
“贴心银行”——守正创新深耕数字金融
陕西农信坚决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在乡村振兴任务清单中明确的“深入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专项职责,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建设,打造“秦e贷”“秦V贷”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市民e贷”“e农贷”“乡村V贷”和“小V税贷”等8款专属产品,数字贷款产品体系、运营模式逐步完善。2022年,全省农合机构累计为112.69万客户提供数字普惠贷款授信1087.22亿元,当年累计放款1372.63亿元。在此基础上,陕西农信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加快“智慧校园”“智慧医疗”和“智慧物业”为代表的场景建设项目落地。2400个物理网点覆盖城乡、1.1万个“乡村振兴金融e站”、1.6万个“双基联动”工作站及与之配套的惠民金融服务群,构建了全覆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不断提高。
“良心银行”——精准滴灌践行金融为民
陕西农信始终坚持让利于民,坚决扛起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认真落实金融纾困政策,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首贷”金融服务,实施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贷款利率,上线“战疫快贷”等系列产品,保障金融服务供给。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全省农合机构已为受疫情影响客户办理延期还贷418.74亿元,减费让利17.84亿元。
与此同时,陕西农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动承担了全省银行业20%的小微企业贷款、31%的涉农贷款和95%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并支持春耕备耕、夏收秋播,紧盯“肉盘子”“米袋子”“菜篮子”等民生工程,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2022年,累计发放春耕备耕类贷款170亿元“,三夏”生产贷款9.58万户78亿元,秋收秋播贷款6.33万户49亿元,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放心银行”——稳健经营回报三秦百姓
陕西农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转化为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举措,立足“三秦”大地、服务地方百姓。
2022年,陕西农信稳健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年实现财务总收入380.12亿元,纳税总额13.84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持续改善,规模、效益和质量稳步提升;积极落实“稳就业”政策,为1056名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招聘数量位居省属国有企业前列。陕西农信坚守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风险防控、提升科技引领,在自身实现稳健发展的同时,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陕西新农信,“四心”润三秦。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陕西农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专心笃定信念,以贴心守正创新,以良心让利于民,以放心回报社会,用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