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2/5/2022051756fa8886b33e4096a3e63ebfa63e0c20.png
为了增添读书的原动力,我决定前去拜谒陈子昂读书台,并邀请熟知当地人文地理的朋友做向导。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2-05/17/018136.html

拜谒陈子昂读书台

2022/5/17 作者 周依春

为了增添读书的原动力,我决定前去拜谒陈子昂读书台,并邀请熟知当地人文地理的朋友做向导。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据《遂宁市志》记载,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显庆六年(661)出生,家住射洪县武东山下,故宅属今武东乡沙嘴村张家湾。小时候家庭豪富,任侠尚义,至十七八岁仍不知书,其父陈敬元很有才学,长于诗文,官拜文林郎,并以豪侠慷慨远近闻名,为了教子立志成才,经常同子昂观时论世,他哀叹自己年迈,希望子昂能成为当代的贤臣,贤圣遇合,振兴国运。子昂受到感染,开始发愤读书。数年间,他细读了“三皇五帝霸王之经,历观《丘》《坟》,旁览代史,原其政理,察其兴亡”(《谏政理书》),终于成为一个既有远大理想又有真才实学的人。

蜀中四月,满目苍翠,天蓝水碧,鸟语花香,处处展现勃勃生机。恰逢周末,雨过天晴,午后的太阳从云缝中投射下来泛着刺眼的白光,被墨绿和嫩绿点缀的山峦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尚未完全消退的倒春寒送来丝丝凉意,我们从遂宁市区出发,沿成渝环线驱车近1个小时,便来到金华山脚下。

金华山,海拔只有430米,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金华山道观,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后山是陈子昂读书台,有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上古柏参天,青岗挺拔,茂林修竹,阴翳蔽日。我们从金华山前山门进入,过百尺桥(百尺桥原为单孔石拱弓形桥,历经400余年,1968年改建为单孔石拱平背桥)到小山门,再沿三百六十五级台阶拾级而上来到南天门,然后进入金华山道观。金华山道观为四川四大名观之一,始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是道教圣地。公元374年,西晋成都人陈勋学道山中,结庐为庵;东晋时被皇帝封为“玄天天师”的黄初平曾在此修道,“叱石为羊”的故事流传至今,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建金华山观。沿阶上行,过灵祖殿、天师殿、冥王殿、东岳殿、药王殿、祖师殿,便来到金华山制高点——财神殿。站在这里俯瞰,烟波浩渺的涪江似玉带环绕,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宛如“黄江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从财神殿右侧来到后山的玉皇宫,这里也是陈子昂读书台遗址,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诗词、书法大家缪钺题写的“陈子昂读书台遗址”几个大字苍劲有力,顺道而下经过观音殿、文昌殿、子昂书院,最后到达古读书台。

古读书台已经没有当年学堂的“影子”,早已淹没在岁月的烟云中,现分为了前、中、后院。

我们登上古读书台前面的台阶步入前院——感遇厅。该厅因陈子昂代表作《感遇诗38首》而得名。大厅正中是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陈子昂青年时期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塑像后面的木壁上刻有清代举人马天衢用赵体所书的陈子昂代表作《感遇诗38首》,全是五言古体诗,是陈子昂对平生所遇有感而发,也是他诗歌革命取得重大成果。正如韩愈所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杜甫在子昂故居凭吊时诗赞子昂:“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白居易把子昂、杜甫相提并论:“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现代范文澜称:“陈子昂是唐古文化运动最早的奠基人,张扬古诗的旗帜。”陈子昂的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成为中国诗坛千古绝唱。木壁背面刻的是卢藏用《陈伯玉先生别传》,对陈子昂政治上失意、诗歌创作上升华一生的详实记述。

从前院来到中院——拾遗亭。该亭因陈子昂官至右拾遗而得名,亭内塑有陈子昂中年时期的坐像,塑像左边刻有陈子昂的《座右铭》,详细地阐述了做人和为官之道。右边刻有陈子昂著名短文《修竹篇并序》,集中体现了陈子昂的文学思想,并提出诗文革新口号。他提倡诗歌要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摆脱六朝绮靡诗风,恢复魏晋风骨,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齐梁以来的形式华美内容苍白的弊端,散文力图矫正六朝骈文的不良风气,从而奠定了他作为唐代诗祖的历史地位。

最后我们来到后院——来者苑。包括修竹馆、诗廉斋、留云仙馆三个展馆。修竹馆中运用270度环幕的形式讲述了子昂生平及倡廉担当;诗廉斋中运用“与话子昂、伯玉印记、入画寻诗”三个环节与游人进行互动;留云仙馆是陈子昂诗廉文化传承馆,呈现了射洪的历代名人和射洪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以及“团结、实干、开拓、奉献”的射洪精神,以大廉不谦的担当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走出后院,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陈子昂是一个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人,他依靠读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又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他革故鼎新开创了唐朝的“一代诗风”;他更是一个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人,他不亢不卑,诚言进谏,是针砭时弊的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他英年早逝,41岁就冤死狱中,但是他生命的厚度远远超过了生命的长度,这就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的余辉把读书台映衬得更加美丽,我们也该打道回府了!

(作者系四川遂宁农商银行行长)

上一条:犯迷糊
下一条:初夏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