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1/11/pc20211102ac355e6f0ae74f9d89f1125e6bb6ef18.jpg
编者按:为更好地交流金融服务三农经验,本报在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金融保险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1-11/02/014799.html

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黄河财险篇

全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的“黄河财险”

2021/11/3 作者 徐道红 徐国维

编者按:为更好地交流金融服务三农经验,本报在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金融保险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通过深入一线,总结各

地金融机构好的经验,发现了一些可借鉴模式和可推广的产品服务。本期本报专题报道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一流、领先、有特色”为发展愿景,以“黄河泽天下,财险保万家”的庄严承诺,肩负起西部省份曾经脱贫攻坚和接续乡村振兴的重任,坚持走专业化、智慧型、创新型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保险业和甘肃省金融事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河财险)于2017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铁建、中交建、读者集团等省内外8家优秀企业共同设立的甘肃省首家全国性法人保险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25亿元,在兰州和北京设立双总部,经营区域覆盖甘肃、北京、河北3个省市,其中甘肃省内14个市(州)已全覆盖,县级支公司已达43家。在曾经脱贫攻坚和接续的乡村振兴中,该公司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优势,扎实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农险服务已覆盖42个县区,共为27.7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01.95亿元,先后获2019、2020年度“省长金融奖”。

发源甘肃协同京津冀稳健发展夯基础

黄河财险从启动筹备到获批开业仅用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筹建速度和筹建质量在行业名列前茅。201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将“设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列入十项重点工作,同年7月,省国资委发文同意甘肃公航旅集团作为主发起人筹备地方法人保险公司,12月,省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筹建方案;2016年9月,原中国保监会批文准许正式筹建;2017年12月,完成全部筹建工作并取得开业批复;2018年1月2日,黄河财险在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营业执照,公司正式成立。

黄河财险是我国保险业进入新时代设立的第一家财险公司,是原保监会批准的第一家合规设立双总部、可在两个省(市)开展保险业务并同步取得农业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经营许可的非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公司。黄河财险的成立,填补了甘肃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空白,对完善甘肃省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培育金融重点产业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本、价值”理念,不冒进、不懈怠、不折腾、稳经营,是黄河财险长期恪守的经营原则。黄河财险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司、资源整合、客服先行、区域发展、创新发展和聚焦发展等六大战略,始终坚持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科学化管理和智慧型经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价值创造为根本,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保险业向西开放平台,致力于成为具有价值性、成长性的一流财产保险公司。

自开业以来,黄河财险党委、经理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中央和地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和甘肃银保监局的各项要求,积极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完成了首个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开好头、起稳步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踩准了工程险起步、农险跟进、市场化业务发力的节奏,以工程险为代表的经营特色初步显现——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黄河财险党委对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预算安排、险种布局、绩效考核等重要事项进行了前置研究和科学决策,有效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机构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全面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执纪,营造了廉洁从业、以上率下、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业务规模稳步增长。2018-2020年,黄河财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9.2亿元,保费收入由第一年的2.61亿元到2020年突破6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率52.20%,超额达成三年规划挑战目标,跃升全国财产保险机构第59位,区域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两家分公司在当地市场经营成果较好。2020年,甘肃省分公司市场排名第7位(共20家主体),北京分公司市场排名第28位(共52家主体)。

险种优势初步形成。黄河财险的工程险特色优势初步确立,2018年至2020年工程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85亿元,稳居甘肃省第一位;常规业务综合承保能力不断增强,与财险行业大型公司基本相当,农险实现实质性突破,2020年,总公司和甘肃省分公司均取得农业保险经营准入资格,当年保费收入突破亿元;车险保持稳步增长,责意险快速发展。

财务状况稳健优良。黄河财险总资产由起初期25亿元注册资本增加至40.42亿元,资产负债匹配良好,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机构建设稳步推进。黄河财险机构建设完成三年规划铺设目标,机构和区域发展凸显新优势。2018年,设立甘肃、北京2家分公司和6家中支公司;2019年,设立6家中支公司;2020年,该公司批筹河北省石家庄中心支公司。截至目前,甘肃省内14个市(州)分支机构已全覆盖,县支机构已达43家,覆盖率为50%。

人才强司基础夯实。黄河财险坚持人才强司战略,按照“三高一严”标准,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截至2021年8月末,该公司全系统员工共计809人,总部员工114人,其中党员79人,党员占比69.3%;硕士80人,博士及博士后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3.7%。

风控合规守住底线。黄河财险坚持以“诚信合规、风险可控”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该公司开业以来,连续12个季度获得风险综合评级A类评级结果,治理现场评估监管评分80分,在新设立财险公司位居前列;信息化监管评分保持在95分以上较高水平;全系统未发生系统性风险,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未受到任何行政处罚。

践行初心使命曾在脱贫攻坚中勇担重任

据黄河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农险经营对黄河财险总体发展意义重大,农险是黄河财险的战略布局,在黄河财险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也是黄河财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标志性工程、示范工程。对此,甘肃省委、省政府对黄河财险寄予厚望,2018年甘肃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引导黄河财险等保险业机构创新和拓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保险品种和覆盖面,提高保额标准,支持我省特色优势农业增强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2019年甘肃省政府在《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省“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黄河财险等省属金融机构,要把三农作为优先服务领域,扛指标、担任务、做贡献。”黄河财险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严要求”工作方针,重点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产品储备、服务能力等方面制订了专项工作举措,为开展农业保险做好了基础准备——

勇担三农使命,主动入竞农险领域。黄河财险将农险业务列为政治工程、战略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省属金融企业作用,助力全省决胜脱贫攻坚。在中国银保监会和甘肃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总公司和甘肃省分公司成功申请农险经营准入资格,总公司名列符合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全国29家财产保险公司名单之中。截至2021年8月,总公司与甘肃省农牧厅与和13家市(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12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甘肃省分公司与31家县(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3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农险业务覆盖全省42个县(区)、226个乡镇、1964个行政村,承保农作物品种达60余个,累计为358万亩农作物、348万头/只牲畜、596万亩森林提供风险保障98亿元,参保农户27万户,其中贫困户占比56.16%。

建立健全三农服务体制机制。为实现农险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三农,黄河财险不断加强农业保险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夯实基础、严格管理,全面提升农险服务能力。通过搭建“3+3”模式的农险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农险产品条线经营单元与分支机构区域经营中心“条块结合”的二维管理架构,运用(准)事业部优势,逐步发挥以“条”带“块”的作用。各分支机构已形成“一把手”抓农险,亲自协调对接政府,全员阶段性集中支援,合力攻坚,形成农险的良好氛围和格局。充分借力全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网络建设,进驻“农金站”、村级“农金室”1631个,快速延伸了农险服务基层服务体系,打通了农险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投保理赔不出村的农村金融服务目标。

创新完善三农险种产品体系。为落实农险“扩面、增品、提标”总体要求,黄河财险高度重视农险承保品类建设,加强农险产品开发,力求通过扩大险种保障范围,更好实现农险服务三农、助力农民增收的功能。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以中央和省级地方政策性产品为基础,以“一县一品(多品)”产品和商业性产品为重要补充,涵盖了种、养、林等产业高中低各类风险,共计47款80余种(类)的农险产品体系,覆盖全省108类作物类型和养殖品种。在推进农险“增品”的同时,黄河财险持续关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发展包括苹果、花椒、中药材等高保障水平的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有力保障相关农户收入水平。

立足保障本源,为曾经的脱贫攻坚发力。截至2021年8月末,黄河财险已为5.40万农户支付农险赔款1.62亿元,户均赔款3001元,涵盖建档立卡户3.08万户,占比57.06%,建档户户均赔付1605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河财险高度重视、科学应对,通过非接触式线上化投保,提前完成了季节性承保工作的集中攻坚,确保“花期作物”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做到应保尽保。同时积极启动大灾应急预案,高质量做好大灾理赔服务,通过对受灾保险农产品赔付,黄河财险有力支持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曾经的产业扶贫贡献力量。2020年,天水、定西发生60年不遇特大冰雹灾害,部分县(区)开花期作物受灾情况严重,黄河财险立即启动大灾应急预案,坚持“三聚焦、三区分,两核实、两结合”原则,快速完成查勘,为天水、陇南两个重灾区分别支付赔款2145万元和1914万元。此次冰雹灾害中,赔付金额最高的农户当数甘谷县金山镇水家岔村曾经贫困的农户张某,为其投保的20亩苹果和10亩花椒,共计赔付6.93万元;亩均赔款金额最高的品种是苹果,最高赔付金额2520元/亩,赔付面积793.5亩,涉及赔付户数91户,其中曾经贫困户67户,赔付标准最高的为秦州区樱桃,按照最高保额收获期全损赔付,赔付标准2000元/亩,赔付面积579亩,涉及155户,其中曾经贫困户76户。黄河财险提前实现了省政府要求的“两个全部到位”,即种植业全损和绝收的品种全部赔付到位、曾经贫困户全损和绝收的品种全部赔付到位。麦积区支公司经理因理赔服务工作扎实到位,得到了天水市市长在赴灾情一线调研时的高度好评,其本人还获得2020年麦积区“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宣布最后8个曾经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75个曾经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陇原大地彻底撕下“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农业保险在全省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支农模式增信融资保障产业发展

谈到甘肃产业发展中的贷款融资问题时,黄河财险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生猪养殖业已成为甘肃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养殖户均有贷款融资需求用于扩大生猪养殖产业规模,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自2019年以来,黄河财险会同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担公司)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多方合作,建立“陇原农担贷+黄河增信保”无抵押融资新模式,通过创新“政府+银行+农担+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养殖户+保险机构”的“政银担企户保”六方联动模式,构建了政府政策引导、农担发挥主导、银行安全放贷、企业风险转移、农户后顾无忧、保险兜底保障的全链条、闭环式新型绿色金融支农机制——

创新“银、保、担”风险共担的组合增信机制“。陇原农担贷+黄河增信保”无抵押融资新模式以“陇原农担贷”(农担公司与银行建立8∶2的风险共担机制)为基础,通过匹配贷款保证保险、生猪养殖保险产品(育肥猪养殖保险+育肥猪疫病政府扑杀保险)前置介入,提供增信服务,形成“农担(40%)+黄河财险(40%)+银行(20%)”的风险共担机制,项目服务对象为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适度经营有贷款需求者。黄河财险为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设计了甘肃省商业性育肥猪养殖保险、甘肃省商业性育肥猪政府扑杀保险两个高保额组合产品,用于化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养殖风险及因疫病受到政府强制扑杀的相关风险,即以“三定”采购合同为基础,通过养殖险前置验标承保增信,在原贷款额度的基础上成倍提高生猪产业经营主体贷款授信额度,以解决无资产抵押、经营基础过小而需要快速扩大生猪养殖产业的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保障龙头企业“三定”模式实现全部风险转移。“三定”模式(定仔猪、定饲料、定回收)为正大食品公司针对养殖经营主体设计的客户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客户只需提供养殖场地,由正大食品公司对场地进行检测,必须达到相应标准方可合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户需先预付60%的仔猪款,剩余的仔猪款、饲料款及运营成本由正大食品公司为客户建立融资渠道,获得低息养殖融资。在该模式中,下游客户完全避免了价格风险,且能获得养殖报酬,正大食品公司则因为饲料销售而产生利润,保证了毛猪的收购能力,形成小闭环。而农户面临的养殖风险实质全部转移到保险公司。

实现客户风险识别和资金审核发放流程的闭环管理。农担公司、黄河财险及正大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联合方对客户进行风险识别及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正大食品公司提供底层客户,农担公司进行客户风险识别,通过风险审核后,推荐至黄河财险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进行养殖类保险的验标承保,在贷款发放后,黄河财险对客户进行风险审查,对评估结果良好的客户进行贷款保证保险承保,并可以联合银行和农担公司对违约农户共同行使追偿权。农担公司作为政府成立的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风险评价体系比较完善,对客户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客户的养殖风险被养殖类保险分散,且所有资金不经客户过手,无人为道德风险,有效降低了项目违约风险。全流程中的农户只需要提出一次申请,其余基础数据资料由正大食品公司统一协调完成,大幅提高了审批时效,为养殖户提高了透明度,减轻了工作量。

2019年-2020年,黄河财险在张掖、庆阳等8个地市、30个县区发展养殖项目,累计为64家经营主体提供3.56亿元风险保障,低成本高额度贷款1.6亿元,有效满足了养殖户在疫情期间的融资需求。该项目还助增养殖肥猪及能繁母猪28.34万头,为养殖户支付赔款610万元,有效补偿了养殖期间疫病和灾害损失,为生猪生产供给及稳定生猪价格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业内人士分析,该模式创新,既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融资难题,有效发挥了保险组合式高保障保单前置增信功能,为养殖企业和农户获得低成本、高额度的贷款提供了新路径,又解决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不敢对养殖企业贷款,或贷款额度过低且融资成本高“、活体”无法抵押等难题,对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绿色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该项目被评为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金融支农百强创新项目之一。

加快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做优服务品牌

在三农保险服务领域,黄河财险高度重视新科技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化作业水平,通过多方位科技赋能,大力推动农险提质增效发展——

技术先行,不断夯实系统基础。在黄河财险筹建期间,黄河财险同步完成了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第一时间将系统数据完成对接,并以最高分通过了中国保信全国农险平台的测评。三年来,黄河财险持续推进和优化公司农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在及时、完整、准确报送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强化业务管理”要求,率先在行业实现多保单、多品种承保后的系统一体化自动生成农户凭证并打印,高效快捷印发“一户一单”凭证22.86万份,同时搭建农险承保理赔信息公示及自主查询的外部网络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上公示及自主查询;依托移动互联工具,开发移动终端查勘定损系统,特别是针对养殖险小额案件,推出“一站式”理赔模块,缩短理赔周期,节约理赔成本。

专业依托,广泛开展科研合作。黄河财险依托南开大学农险研究中心,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团队、国防科工局航天信德智图等全国农业方面专业性技术团队的合作,为农业保险线上承保工作提供科技技术支持。当前,该公司的农险业务已成功配备“黄河智农保”移动查勘系统和天空地“3S”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应用技术和设备支持,在功能上实现了承保采集、客户采集、查勘采集、标的精准定位、空间水印相机、照片二维码扫描、测亩仪、证件与银行卡OCR识别、AI智能点数、智能测长、工作量考核等功能,并实现疫情期间非现场验标、远程验标定损等工作,可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3S+AI”技术支持下的“精确承保、精准理赔”的农险业务管理新模式。APP对影像采集自动定位、定时、定人,对理赔标的与承保标的在中台做一致性检验,对影像真伪做检验,做到理赔依据真实,并实现快速理赔及服务效能和质量的提升,通过黄河“智农宝”APP现有功能的提升和强化,与核心业务系统形成前中后台的业务融合,打造高效率的服务模式。

创新驱动,技术应用转型升级。在农险科技应用整体架构方面,黄河财险已完成了“前、中、后”一体化农险系统流程,并于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了“天、空、地”多维度科技应用项目。

“前”:通过“黄河智农保”移动APP应用,开展实地标的坐标采集,精准确定种植险标的数量和位置,充分提升农业保险承保标的数据的获取能力。

“中”:基于多尺度的卫星影像数据、本地统计数据、无人机拍摄数据以及用户上传数据,通过GIS地图、实现标的精确识别和分类,黄河财险与中国电信集成合作,共同打造了智农保农业风险管理云平台。

“后”:打通移动端与核心端的互通互联,实现现场数据与核心数据库的校验对接并将承保信息分类、建档、入库,通过非接触式远程操作,提高承保的效率与质量,缩短理赔的结案周期,有效改善客户的服务体验。

“天”:与中国银行保险信息公司开展GIS服务全方位应用合作,与航天信德等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大尺度、高分率卫星遥感验标、定损常态化应用,对作物标的和总体灾情进行快速评估。

“空”:直升机跨区域大灾应急查勘航拍作业和无人机相结合,在卫星遥感评估底图上,通过航拍进行区域面状抽样和精确调查。

“地”:地面专家组人工点状抽样调查,与遥感、无人机调查相互验证,优势互补,有效平衡成本和效率。通过“前、中、后”一体化,“空、天、地”多维度农险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不断完善了机构一线人员操作工具,有效提升了黄河财险农业保险业务的线上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保险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黄河财险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公司农业保险专业化、科技化、便捷化服务能力,高质量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黄河财险正以其领先理念、稳健步履、至诚服务,如奔流不息、润泽大地的黄河一样,造福万民,惠及九州!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