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1/10/pc2021101925dab30578ca4e0595132572aace5a4e.jpg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尝试,在非现场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地方金融信用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1-10/19/014457.html

如何推进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021/10/19 作者 郭奕希 刘艳顺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尝试,在非现场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地方金融信用、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上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切实发挥出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作用。作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地方金融基础设施,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金融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创新思路举措找准关键突破口稳步推进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工作思路举措 一是创新思路方法。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改革重塑,以科技赋能驱动地方金融监管转型升级,以平台建设构建地方金融监管新模式、新生态,助力地方金融业态不断优化升级,助力地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找准切入点。结合实际状况,找准应用场景,构建全领域、全周期、全流程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实现“7+4”类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全覆盖和市场主体非法金融风险的监测发现全覆盖,推动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三是深入融合应用。在监测预警上,要实现多数据和多模型的全面融合;在业务功能上,要实现实际业务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在服务管理上,要实现科技与金融的交叉融合。

解答好“四个谁”问题 一是在规划方面。政府部门应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一规划和统筹设计,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建设标准和使用规范。二是在建设方面。应充分借鉴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专业经验,借助优质科技企业的专业能力,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设地方金融基础设施。三是在运营方面。应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机构管理,或采取“政府+市场”的方式运营,既降低社会成本,又能提高社会公信度。四是在应用方面。应充分满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企业、金融投资者等各方的应用需求,提升公众用户的使用黏度。

做好“三次”精准转化 一是从建设愿景到顶层设计。在建设愿景的启发下,全面分析现状研究可行性,形成规划蓝图,提炼总结,挖掘出比较宏观、笼统的需求,再结合前瞻性考虑,形成顶层设计。二是从顶层设计到初步设计。在顶层设计的架构下,全方位调研需求,充分借鉴先进经验与好做法,细化模块、细化功能,综合考虑性能、部署、运维等需求,形成可参照执行的初步设计。三是从初步设计到落地实施。在初步设计的指导下落地实施中,组织、管理与人才是关键。在组织上,必须选取有监管科技应用经验的专业公司,组织一支高效精干的技术团队。在管理上,严控进度与质量,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高质高效推进,确保实际成效。在人员上,选取懂金融、懂信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潜心研究开发,久久为功,方得始终。

推进数据有效协同共享 一是在机制上注重有效协同。通过与相关部门签订互惠互利的数据共享合作协议,坚持“予取并重、有予有取、予取有度”,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保证数据流通过程的安全可控。二是在规模上注重“最少必要”。坚持“按需共享、最少必要”的原则,控制共享规模,提高数据共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在方式上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为达到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应用程度不一致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方法,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级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应用与实践

在总体思路上,要将其作为地方金融关键基础设施 一是在定位上,要使其成为全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端口,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的全面对接。二是在监管上,要使其成为全省“7+4”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平台,提供登记结算服务、掌握资金流向,实现穿透式监管。三是在功能上,要使其实现对全省“7+4”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和市场主体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四是在支撑上,要使其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设施。五是在协同上,要使其成为全省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监测预警协同处置联动载体。

在总体架构上,要按照“1+2+N”的整体架构设计。 一是打造“一平台”、构建“两中心”、建设“N应用系统”,形成多维度、立体式、广覆盖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一平台”,即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平台支撑服务),提供基础、应用和数据支撑服务;“两中心”,即地方金融风险举报受理中心和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实现全省地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息的统一受理,与金融风险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预警;“N应用系统”,即围绕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业务需求建设对应的应用系统。如在信息采集及动态监测方面,重点建设舆情广告监测系统、综合举报受理系统、非现场监管系统、资金登记结算系统;在预警处置方面,重点建设风险决策分析系统、风险协同处置系统和风险应急指挥系统,并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实现“对象上全覆盖、线索上全流程、预警上全智能、处置上全协同”的效果。

在监测方式上,要构建以线索为轴心的风险发现机制 一是拓宽线索来源。通过各种载体,依法及时受理社会公众及投资者各类举报信息;依托互联网及时抓取重要舆情信息、非法运营网站和非法投融资广告信息;及时归集网格化管理和一线风险排查发现的疑似风险信息;整理分析行业主(监)管部门监管信息;吸收国家“处非联办”等部门和兄弟省市移交或反馈的风险信息。二是强化线索分析。围绕风险线索,经线索去重、分级分类等预处理后,通过数据协同,按需获取数据,并进行不同行业、不同模型、不同算法的大数据分析,逐步准确分析研判风险。三是精准识别线索。经初步识别后的风险线索后,通过预警协同,线上线下数据全对接,精准研判分析,最终形成风险线索,进行处置协同。

在机制赋能上,要构建线索、预警、处置三个闭环 一是构建线索闭环。通过主动获取、被动推送等方式,从网络信息、用户举报、内部排查等渠道全面获取,经线索去重、分级分类等预处理,通过数据协同、预警协同和处置协同后,最终反馈线索处理结果。二是构建预警闭环。通过设置不同行业、不同维度、不同指标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形成风险预警报告,达到风险监测预警全区域、全行业、全线索。三是构建处置闭环。通过纵向协同国家“处非联办”、市州、区县等金融管理部门,横向协同省防范化解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稳定风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确保风险处置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推动风险有效协同处置。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信联社,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上一条:新形势下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下一条:【四轮驱动】提升中小银行反洗钱工作质效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