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0/8/pc202008045bd7bae4d3db462e8bd07f3762353bd1.jpg
7月22日,江西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赣州市召开,全省各级“政、银、企”代表共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0-08/04/008834.html

江西省农商银行系统构建企业贷款长效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2020/8/4 作者 江商航

7月22日,江西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赣州市召开,全省各级“政、银、企”代表共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举措。

会上,江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表示,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当下,银行与民营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也是为自身发展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为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757.4亿元,累计支持民营企业1.9万户。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510.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江西省农信联社坚持靶向供给,着力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长效机制。近年来,江西省农信联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3条具体举措,指导做好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全省农商银行每年单列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计划,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提高了民营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切实解除信贷人员思想顾虑,着力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同时,全省农商银行积极强化金融服务,常态化开展了扫园、扫村、扫街、扫户“四扫”活动,有效运用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百行进万企”活动,并开展了“银行+商会+民企”联合授信试点,主动上门对接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切实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尽贷”。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商银行通过融资平台发放贷款1.77万笔,金额227.6亿元。

根据民营企业需求特点,江西省农商银行系统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推出了“百福工业发展贷”“百福流水贷”等特色信贷业务,优化民营企业金融供给体系,着力让民营企业“贷得到、贷得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互动,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推广了“诚商信贷通”业务,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联合省人社厅,在全国首创推广了“创业百福e贷”特色金融产品,创业担保贷款实现在线申请、网上办理,被人社部誉为“江西模式”。

面对疫情冲击,江西省农商银行系统切实担当社会责任,积极采取减费让利措施,坚决落实纾困惠企金融政策,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融资压力;认真落实“降成本、优环境”要求,持续下调民营企业贷款执行利率,除贷款利息外不收取企业其他任何费用,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为企业让利2.6亿元;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今年上半年共对145亿元贷款实施了无还本续贷,对234亿元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

此外,江西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孔发龙强调,全省农商银行还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这个中心大局,重点从“增、拓、降、提”四个字上做文章,扎实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更好地助力全省经济恢复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增”就是增总量。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把更多的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不断提高民营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确保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双增长”。

“拓”就是拓渠道。按照全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条件下,做到“两个优先”,即优先购买省内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优先购买省内金融机构承销的省内民营企业债券,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降”就是降成本。用好用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差异化利率定价、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提”就是提质效。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特别是聚焦省委、省政府确立的14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充分释放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畅通效应、信用共享效应和融资放大效应,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上一条: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下一条:山西省农信联社严格督导问效全力打好打赢“四大战役”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