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20/7/pc20200728a10f50d0b1aa42aea2651fc2e90e9ec9.jpg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艰巨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20-07/28/008747.html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在“链”上下功夫

2020/7/28 作者 武建强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艰巨,这就要求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也需要金融系统增强“链”式思维,加强创新,提升服务质效,从而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扩大机构供给链 当前农商银行、农合行、农信联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仍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生产投资周期长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风险大、成本高之间存有鸿沟,致使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了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信贷资金流向高收益、低风险行业领域,加之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三农”金融需求等因素,从而出现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失衡和总量不足。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和信贷资金供给势在必行。要鼓励支持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下沉重心,增设农村服务网点,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在农村地区依法设立小贷、担保、融资租赁等机构,充分发挥农村普惠金融功能作用,从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创新产品服务链 在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依然是“三农”融资主渠道的现实情况下,传统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成本收益综合考量,对于风险高、信用缺的农村中小微企业存有惧贷、惜贷心理,致使此类市场主体融资可获得性不强。对此,应综合运用不同金融工具进行集成创新,银行机构要根据“三农”企业的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打造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与服务。同时加强与担保、保险、评级评估等机构合作,辅之以增信分险功能,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切实消除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的后顾之忧。在防灾减损方面,要健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将“保险+期货”的保费补贴纳入政府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框架,有效发挥“保险+期货”规避价格风险和保障农民种地收益作用,摆脱“农民丰产不丰收”之困扰。此外,应加快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

强化政策协同链 综合发挥货币、财政、税收正向激励功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动力;实施监管考核评价机制,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以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形式,加大对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农村金融机构适时实行定向降准、特定税种降低税率或者减免营业税等一系列货币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其服务乡村振兴。同时要注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估,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实施奖优罚劣、差异化监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畅通信息共享链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三农”市场主体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信用平台建设方面,应该发挥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合力,共同征集、整合农村基础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和即时共享,降低银行信贷考察和信用评级的风险成本。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对“三农”扶持政策、企业(农户)公共信用信息、企业(农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实现“一张网”覆盖农村市场主体“、一键式”满足融资供需对接“、一站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减少金融机构与“三农”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满足“三农”主体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金融办)

上一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