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自身特征的文化,才有了生命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成立68年来,在特定的经营环境和方式下,以坚守市场定位打造支农品牌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员工行为文化、坚定“背包精神”打造核心服务文化为基础,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服务农牧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坚守市场定位 打造支农品牌文化
一流的企业管理靠文化,二流的企业管理靠制度,三流的企业管理靠人。这句话道出了文化在企业管理经营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只有良好文化传承的企业,才能走上稳健的发展之路。
成立于1952年的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一直坚守“支农支牧”市场定位,坚持积极服务地方农牧业生产生活,使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不断发展壮大。68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联社机构体制虽经多次变革,但每次变革,机构的设置都没有离开农村牧区这块阵地。新形势下,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继续坚守“支农支牧支小”市场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不断加大支农支牧支小贷款的投入力度,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努力打造“支农支牧支小”品牌文化,让广大农牧民充分感受到了农信社是身边的银行、自己的银行和可信赖的银行,培育出与农牧民的“鱼水情”。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员工行为文化
一直以来,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内,该联社在推动发展经营的同时,把人的因素摆在管理突出位置,坚持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融入到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互学语言、关爱帮扶、表彰激励等方面的活动,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在日常工作中,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充分信任尊重关心各民族员工,努力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把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与农信社发展结合起来,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建立人才发展和激励机制,让员工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为全面提高农信社服务质量、提升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对外,该联社积极支持帮扶地方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先后发放了助学、牧民养老保险、妇女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金融扶贫等不同种类的低利率民生贷款。2016年至2019年,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向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灾区、患病员工、“博爱一日捐”及社会弱势群体和结对嘎查(村)或社区捐款帮扶达60余万元,这些坚持以人为本的做法,不仅打造了员工的行为文化,也打造了支持地方发展的信合文化。
坚定“背包精神” 打造核心服务文化
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成立之初,那群老一辈信合社员工背着装有票据、算盘、印章的背包,不顾冬寒酷暑,骑马或骆驼深入草原戈壁的农牧民家中,走到哪里随时可以办理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上门为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他们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之“背包银行”。支农惠牧的“背包精神”也由此诞生,这是主动上门为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也是农信社服务“三农三牧”的优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正是依靠老一代农信人这种精神,农信社与农牧民才结下了不解之缘,才奠定了今日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发展的基础和地位。同时,贷款业务也从成立之时帮助农牧民解决生活困难发放的几元、十几元到现在支持农牧民种养殖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十万元。该联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并打造出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和助推农牧民奔小康的服务文化。
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在持续传承“背包精神”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创新和创新中发展企业文化,突出农信社贴近“三农三牧”的行业特色。特别是2017年,乌拉特中旗政府开展了牧民养老保险向职工养老保险过渡工作,这是进一步推进保障牧民养老的一项民生工程。对此,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积极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针对缴费困难的牧民推出了养老保险专项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最长还款期限为8年,将利率下调,并指定7家网点开辟“绿色通道”,共发放牧民养老保险贷款1.08亿元,让2865位缴费困难的牧民老有所养的梦想成为现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一辈的峥嵘岁月,后来者的执着前行,历代农信人的不懈追求,彰显出乌拉特中旗农信联社的草原特色,打响了信合品牌,凸显了独特的个性,体现出亮丽的农牧色彩。农信社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丰富,在不断的破旧中立新,在不断的发展中弘扬,为农信社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