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业零售业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的同时,客户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给银行业传统零售业务的运营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化,银行业向零售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因此,农商银行零售业务转型需顺势而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做实组织保障。一是要设计并落地实施符合大零售战略导向的组织架构,重点在于成立零售金融总部并进行中后台职能内嵌,同时突出对各职能的专业化管理,从组织架构和职能架构的角度保证业务转型思路的有效传导和落实。二是要根据零售业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保持战略定力。员工尤其是中高层人员要从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清晰认识到“零售银行”是适应当前形势下“轻资本”经营的必然选择,既减少资本消耗,又能提高资本内生效率,还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二)做大客户基础。一是公私联动。营销对公客户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挥大客户、企业客户多的优势,加强公私联动,以代发工资、电子银行业务为抓手,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以及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个人大额存单等创新产品,推动个人客户的批量式增长。二是产品联动。以账户、理财、电子银行、信用卡等组合方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三是服务联动。大堂与柜面、客户经理与柜面等各岗位之间要加强联动,提高业务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四是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围绕本地客户,做精、做专零售业务,打造特色优势。如围绕当地客户特点,重点开发适应创新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切实形成服务社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特色,打造本地业务的生态服务圈。五是建立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做好成本收入的核算。在深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谈判能力和利率定价水平,增加代理业务的范围和品种,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增强零售客户综合回报,不断提供零售业务的贡献度。
(三)做强拳头产品。一是围绕“家族圈”和“交易圈”重点打造拳头产品。在客户的负债端和交易端推出几个拳头产品,以拳头产品吸引客户扩大影响,带动其他产品融合发展。二是围绕“社交圈”推出场景化产品。以黏合客户为前提,推出场景化产品、开展社区积分等活动,以推动消费者使用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的频率,密切与客户关系,加强客户退出成本。三是研发网络化产品。在网络投资理财、网络交易等方面研发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探索研发以提升客户用卡体验为目标的虚拟信用卡、研发市场需求的新分期产品、拓宽多元化的分期受理渠道与账户查询、提醒等服务。四是着力强化专属金融服务理念,创新开发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性化专属增值服务产品,并针对需求提供全线零售产品及服务组合。
(四)做优客户体验。一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线下依托现有网点、自助银行等,从简单的交易处理变为体验型营销服务,为客户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业务办理和咨询全新体验。二是加强科技对零售业务支撑。加快智慧型银行建设和普及,推进STM 智能柜员机、多功能自助设备及消费金融等上线运行。逐步缩减高柜窗口,柜面人员要提高营销技能,走向前台,走入市场,走出营销。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精品价值”的银行不但要求业务“精”,更要求队伍“ 精”。打造一支“ 高、精、尖”的员工队伍是实现零售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更加注重客户经理和大堂经理队伍的建设,对柜员进行分层管理,将柜员分为高级柜员和普通柜员,尽量压缩低端客户柜台,让高级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为更多的中高端客户提供服务。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实用型人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通过外培、内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员工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拓宽获客平台。一是加强平台合作。农商银行要选择客群集聚的平台或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平台引流,为批量获客提供助力。二是搭建特色场景。在开展跨界合作的同时,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下沉服务重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通过与衣、食、住、行、娱、医等平台对接,整合平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并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其中,形成各类特色场景,这种“场景+交易”的服务模式,可为获客提供有力抓手。
(六)完善奖惩机制。一是要推动智能风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零售业务的管理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渠道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合规是前提,体验是根本,要把风险防控和客户体验有机结合,做好零售业务的风险防控工作,尤其是要建立明确的问责体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责任清晰。二是要建立健全基于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全面考虑零售业务主体指标与战略指标设置,运用双边记账、多边记账等记分方法对交叉销售考核进行激励;强化零售业务在农商银行业务考核中的占比,提高个金产品在营销人员中的计价和占比。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农商银行)